9.4分年度喜剧:人生在世,疼痛难免

发布时间 :2022-03-13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很喜欢看医疗剧,追过好几年《实习医生格蕾》,这部剧里能看到:奇形怪状的病情、医护风流往事,顶尖医生化腐朽为神奇。只不过,格蕾女士和她的朋友们,越到后面就愈发套路化和肥皂剧化,我这样一个从格蕾女士还是个小实习医生就开始追剧的粉丝,最后也逐渐弃剧了之。医学外壳,琼瑶内核,很多医学题材的美剧都是这个路子,包括《良医》(the Good Doctor),甚至《豪斯医生》(House M.D.)。
 

《疼痛难免》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讲的故事是发生在英国,名叫亚当·凯的妇产科医生,在N.H.S系统内被压榨到透不气,嘴硬心暖,一边吐槽,一边又拗不过良知,坚持治病救人。它的同名原著,是前妇产科医生亚当·凯的回忆录,中文译本是与《疼痛难免》起码在译名气质上大相径庭的《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中译本甚至篡改了亚当的性取向。看了剧你就能会心一笑,这位毒舌的英国同性恋小哥,其性取向是在推动故事发展的。如果你喜欢《伦敦生活》,同样会爱上《疼痛难免》。首先它效仿菲比,“打破第四堵墙”,对着镜头吐槽剧中其他角色这一招,观众已经心领神会。天然契合,因为这种毒舌、人物内心戏丰富的角色,挺适合对着镜头,直接帮观众心里的弹幕发出来。生活里的悲惨,用喜剧讲述。其次,他们的个人生活都是“一团糟”,糟透了,亚当一直没向家里正式出柜,尽管他知道他妈妈知道,他妈妈也知道他知道她知道……总之就是一团糟。第三,黑暗之中有一线光明,“挡在你面前阻止你正式崩溃的墙,薄如蝉翼”,只是没想到蝉翼如此有弹性。

文 | 王有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产房生活

 

《疼痛难免》对剖腹产、胎儿、胎盘、体液进行了毫不回避的展示。有的是从阴道生拉硬拽出来,医生的手要伸进阴道,把胎儿卡住的肩膀扶正……产房真是这样吗?原谅我没进过,也原谅我有些镜头几乎不敢正眼看。我印象中,影视作品里最常见的生产过程,是产妇惨叫,医生不停重复“更使把劲儿”,以及生出来后将婴儿抱给母亲时她汗浸浸的脸上舒展开来的笑容。“This is Going to Hurt”这个标题里,就已经召示分娩的真相。残酷、混乱、血腥,这的确不是轻易能从电视上看到的东西。有报道说,在英国,有助产士委婉提醒产妇,生产之前,最好避免观看《疼痛难忍》。真实的东西,总是更吓人。

图片

 

​对没生过小孩的人来说,产房里各式惨状简直令人想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第一集不到5分钟,画面就给出一只胎儿的手——那位产妇走到医院楼下,胎儿就迫不及待了,从产道里率先伸出一只手。接着又是“脐带脱垂”,亚当解释说,“如果脐带变冷,那么胎儿就汲取不到血液,没有血液,就没有宝宝”。刚上班,没来得换衣服的亚当,几乎是在推车上帮产妇把孩子给生了。

图片

 

​结果是,腰部以下全是血污,这天的工作,以损毁一套衣服开始。惊心动魄抢出孩子后,根本没时间松一口气。看完7集你会意识到,哦,原来医生就是一个接一个、无休无眠地、一周工作97个小时地、苟延残喘中治病救人。好不容易下班了,被喊回去。好不容易跟男朋友约个会,被喊回去。连最好朋友的婚礼的伴郎职位,都被临时剥夺了,理由是,天知道你不会因为急诊需要你就不来了。

​对产科医生来说,那种迎接新生命的成就感,很容易在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下一败涂地。有个细节是亚当每接生一个小生命,就在纸上画“正”字(好吧,他们不会画“正”,画得是竖杠杠),这是成就感和自我激励的方式。这张小纸片,终于没有撑到最后。有一天,他想救的人没救回来,将小纸片揉成一团,一丢了事。丢掉的也是他苦心维系的乐观精神。那怎么办呢,就此不干了吗?不行,收拾收拾情绪,捡起内心的碎片,拼一拼继续上场。

图片

 

​亚当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因为N.H.S.工作的初级医生约有5万名,他们需要服务的,却有6500万人口。这个缺口当然是巨大的。N.H.S.的全称是国民医疗服务体系 (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国的纳税人和有居住权的人都能享用免费的医疗服务。它遵循“按照需求”看病的原则,换句话说,看病是免费的,这也是英国福利制度下最大的开支。与此同时,这也是个庞大而缺乏灵活性的机构,可以这么说,在英国,每个人都认识一个朋友是它的员工,每个人也至少在预约后抱怨过它一次。

图片

 

​但有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支持N.H.S.的同时,声称愿意缴纳更多的税来支撑它运行。原著作者凯把N.H.S.比作一辆世代相传的经典款汽车”,他在书中写道,“它使用含铅汽油,我们通过把手伸出窗外来指示(转向),并通过摇动前面的把手来启动发动机——但它仍然能开。你永远无法说服我们去改变。这不是一个逻辑问题,甚至不是一个怀旧的问题,而是爱。”

图片

 

​有人说,别看《疼痛难免》在方方面面展示这个系统的官僚化、资金匮乏和残酷的工作环境,实际上亚当写的是一封给N.H.S.的情书。他对医疗系统的“责之切”背后,是作为医生,看到这个系统在帮助无数本来没有机会获得治疗的人后,爱的表意。剧中,当他的朋友、另一位医生舒缇自杀后,亚当在系统官员面前发表了一段挺感人的演讲,那是他对N.H.S.系统中医生同事们的爱与敬意。
 

亚当·凯其人

 

整部剧里面出的病人里,我最喜欢那位比亚当更毒舌的W夫人。第一次见,亚当说我晚点再过来,我先去看其他人。W夫人轻轻回击,“希望你见的是发型师”。镜头给到亚当,果然是一头鸡窝。莫名奇妙地,亚当跟W夫人惺惺相惜了起来,可能是因为,一个毒舌同性恋医生,才能共情一个毒舌老太吧。孤单的,恶声恶气的,一脸不耐烦的,又渴望爱的老太太,在她床头摆了张照片,亚当试图话家常,“那个年轻帅哥啥时候来探望你”。老太太冷笑一声,“把他从坟里挖出来那可能费点儿劲”。

 

​这就是医院里的现实主义。医生脸是垮的,挂两个黑眼圈,精神萎靡,而不是精神熠熠的精英人士模样;病人也不认为你在治我我就要笑脸相迎,我照样讽刺你到毫无还手之力。这类场景是这部剧最让人喜欢的地方,悲伤和孤独从天而降,措手不及给你一拳,疼,但镜子里你肿起来的脸还真有点好笑。

图片

 

​作者亚当出生于1980年,父亲也是医生。还在医学院时,他就创办了一个音乐喜剧社团,叫作“Amateur Transplants ”,出过好几张专辑,创作的节目参加过爱丁堡戏剧节。可以说,亚当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传统的医生。不过,他毕业后还是在NHS系统里当了6年产科医生,某种程度上,这六年成为他创作的丰沛的素材来源。现在,他是一个喜剧创作者。

 

​2010年,亚当从医第6年,接生婴儿超过1500个,是病房里资历最老的junior doctor(仅次于consultant)。他在手术台上,发现产妇胎盘前置(胎盘附着在子宫颈附近或上方),如果事先有诊断,怀孕进程走不了这一步。所以剖腹产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婴儿没救下来,产妇大量失血,送进重症监护室。

图片

 

​这次手术失败并不是亚当的过错,几个月后,他还是辞职了。电视剧把这种无力回天时内心的溃败,以及逐渐演化的自我厌弃都呈现出来了。有天晚上在酒吧,别人都在狂欢,亚当在愤怒,一个素昧平生的变性女郎看不惯,给了他一句,“天天讨厌这个讨厌那个的,你其实讨厌的是你自己”。这种当头棒呵,亚当在生活应该也碰到过吧,尤其是对那个婴儿抢救失败后。

图片

 

​2016年,在爱丁堡艺术节,他在舞台上朗读了当时的日记。直到此时,他的男朋友才第一次知道这件事。而他父母,则直到日记出版成书,才了解到儿子辞职的隐情。亚当说,当时辞职,他感觉是“抛弃了同行”,为此一直内疚,但讲述N.H.S.的内部故事,让经常抱怨大众了解到,病人在经历痛苦,医生们的痛苦只会加倍。剧里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亚当在地铁里听到广播呼叫,问现场有没有医生,有人需要抢救。想狠下心来赶约会的亚当,走了两步还是退了回去,这一处闲笔,是在呼应病房里那些场景,多走一步,多问两句,多观察一夜,很可能就多救了一个人。

图片

 

​《This is Going to Hurt》这本书高居英国畅销书榜首,BBC改编的这部7集电视剧,豆瓣评分也相当高。想不出来还有哪个英国演员比气质阴柔的本·卫肖更适合这个角色,怎么说呢,借用豆瓣一条评论是:“导演好懂,第一集就让本老师背面全裸”。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