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要跟大家说一本书,其实也不是说这本书,而是说这本书的名字,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说这书名儿中的两个词儿。本周我参加了熊焰老师等著的新书《元宇宙与碳中和》发布仪式,之后还和他一起做了2个小时的线上领读活动。然后就有朋友跟我说,现在元宇宙和碳中和是两个最时髦的词儿,您可真能赶时髦,我说真不是我赶时髦,是这个时髦又让我碰上了。这话从何说起呢?
这本书有三个作者,分别是熊焰,王彬、邢杰,后两位是元宇宙领域的专家,他们研究元宇宙是业界比较公认的先行者。熊焰则不同,他现在是北京国富资本董事长,他本来不是研究元宇宙的,10年前正是他把我拉进了碳圈儿,那时候他已经写了两本跟碳有关的专著了,其中《低碳之路》还是2010年经济类畅销书,当时有专家评论说正是这本书点燃了低碳的星星之火。
2012年5月正是在他的直接操作之下,我下河当了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那时候他是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兼环交所董事长,所以从北京环交所论我是他的继任者,从企业关系说他当时是我上级公司的老板。总之,我就是这么进的环境市场,开始涉及碳市场的探索,因此,从这个经历上看,我们对这话题感兴趣不是元宇宙,而是碳中和,元宇宙之碳中和。
如大家所知,去年9月中国首届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之后,数字碳中和的概念在网上热度很高,所谓数字碳中和主要就是讲数字化与低碳化绿色化怎么协同融合发展的问题,当然题中应有之义就要涉及数字技术本身的低碳问题,这其中包括数字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不低碳,据有关专业机构统计,我们数字化平台机房的能耗造成的碳排放要占总量的3-4%,比重并不小。也正是因为如此,熊焰老师准备出书的时候就找到我,说他要写的这本书可以说的受数字碳中和的启发,也可以算是数字碳中和的升级版。
我曾撰文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技术经济各领域的低碳发展碳中和目标结合起来,肯定能发结出丰硕的成果。
正如专家们所说元宇宙不是一项重大技术,而是由区块链、交互技术、游戏引擎和孪生引擎、人工智能、综合智能网络、物联网六大体系支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集大成者。为人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富有更多想象的路径,加速了部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又将为碳达峰、碳中和带来数字化的力量,助力生产效率和减碳效能双提升,这前景确实诱人。
必须指出的是,数字技术虽然可以是以最小的能耗获得更大的算力,但刚生出来的时候并不是天然低碳的。比如第一台计算机跟今天计算机比起来,能耗和碳排放都是个天文数字。把二者降下来则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元宇宙集数字化之大成,直接结果就是要算力成千倍增长,按照现有技术装备水平,能耗巨大,碳排放难以承受。所以,数字领域的低碳化刻不容缓。
搭建元宇宙,我看到了一些学者的研究,也看到了一些企业的应用构想,甚至是案例,不能不说很多人对元宇宙的认识,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熊老师等作者的书,有一点不同,就是从元宇宙与碳中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给了一种系统的解读,当然它是这个讨论的开始不是终结。
我给熊老师这本书写的推荐语是这样写的:元宇宙和碳中和一样,来是早就来了,但最近一两年,突然热起来,也许这说明他们度过了准备期,进入了爆发期。学者们在研究揭示它的规律,企业家们在挖掘它的商机…,有人把它定义为在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融合的新形态。公众都在问它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数字碳中和”的着力点是解决现实社会的碳排放问题,那么“元宇宙和碳中和”和碳排放减少是什么关系?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相对减少还是绝对减少?本书作者包括中国碳市场的早期实践者和元宇宙领域的领先探索者,这本书应该是从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一些问题,数字化智能化支撑的元宇宙,它为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带来了什么挑战,又提供了哪些机遇?让我写推荐语,与其说是推荐,不如说我也很期待,期待它让我在面对未来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期待它能引发有益的讨论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他的书里有一句话的元宇宙定义,元宇宙的三个世界,元宇宙发展的三条主线,元宇宙应用的四大领域,元宇宙的六大技术支柱。还有新赛道,元宇宙与碳中和融合的十个方面应用场景,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没有本事几分介绍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挺有意思的。
别说跟咱们没关系,研究者预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就象今天我们都离不开手机一样,十年后,我们都离不开元宇宙。于是一系列问题都来了,元宇宙是基于现实世界,虚实高度融合的世界,社会的、法律的、伦理的问题,不能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当然最重要的还安全。如同互联网出现的时候,说世界成了地球村,大家起床问你好,晚上道晚安,说好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后来都成了强者对弱者卡脖子的工具,动辙制裁的手段,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看待元宇宙,我们怎么适应元宇宙?总不能学醉鬼,人家打亮了手电筒,你顺着光柱爬上去,人家关了开关,你掉下来的时候除了浑身疼还眼前一片漆黑。
看来我们对元宇宙,对元宇宙与碳中和的确不能视而不见。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