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区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提升诉源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 :2022-04-24

​​  近年来,平坝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理念,围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切实打造“源头预防在先、多元解纷机制挺在前、法院裁判终局”的工作路径,逐步探索出诉源治理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二三一”工作方法,大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联动协调,夯实前端化解,让纠纷止于诉前,一是坚持全员参与,多方共治,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法院协同保障”的矛盾纠纷社会治理格局,整合解纷资源,建立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律师、人民调解等诉讼前端调解作用,与区妇联、综治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特邀调解员等形成联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2017至2021年,平坝区人民法院针对不赡养老人、遗弃辍学等乱象巡回就地审理121场次。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以人民法庭为依托,在各乡镇、工业园区建立法官工作站(点),依托3个派出人民法庭、7个法官工作站点及巡回审理点,实现便民审判进站点、法庭调解进站点、综合治理进站点、民意沟通进站点。三是在各村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各行业部门共同参与,为村民提供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解纷服务资源,2021年指导村组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00余件,打造“便民解纷服务超市”,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调处于基层;大力推广“塘约自治模式”,在塘约村建设特色司法基地,参与创建“无讼村”一个,打造诉源治理调解法庭、法治大讲堂、调解室、法治长廊,通过诉源治理法治宣传让群众受到法治教育,传播传承“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助力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各村开展道德大讲堂、法治大讲堂,定期为村民讲解道德故事、法治故事,推进全民守法,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作为“八五”普法重要工作,逐步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平坝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诉源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制观念。

  夯实“两个基础”,先后与区司法局、区人民银行、区妇联、区交警队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平坝区涉诉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平台等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纠纷化解后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2017至2021年,共诉前调解纠纷7200余件,调解成功率86%,让各调解组织形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保障和强制执行力。

  打造“三个平台”,打造纠纷全方位调解平台。一是植入“交互式”服务理念,优化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心连心”服务沟通前台。引导当事人使用“贵州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逐步搭建起覆盖立案、调解、庭审、送达等各诉讼阶段网络司法服务平台,依托移动微法院等平台,使得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开庭工作逐步成为常态。2021年,涉及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住宅小区,因退还三通费、逾期办证等原因致成讼600余件案件,当事人均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网上立案。在案件审核过程中,特邀调解员前端参与,员额法官从旁指导,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将600余件案件全部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也为企业及群众节省诉讼费成本10万余元,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助力更好营商环境的构建。二是拓宽“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司法调解”,充分运用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及司法调解,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将各种调解力量引入到案件审理全过程。三是建章立制、夯实根基。先后出台《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法院关于矛盾纠纷分流化解的实施办法(试行)》《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办法》,推动出台《平坝区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便民利民举措,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灵活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不断深化诉前调解工作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更好保障和促进平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一个中心”,提供“第一站”服务。平坝法院将矛盾调处工作与安顺市行政争议诉前协商机制相互融合,在各人民法庭设立了行政争议诉前协商工作室,实行人民法庭——基层法院——安顺中院三级联调工作模式,以人民法庭为前站,做到关口前移,将案件化解在诉前萌芽阶段,形成阶梯式行政争议及相关民事纠纷化解体系。(区法院)​​​​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