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特别想抒发一点情感,这种情感也许是自由的,或者是感慨的,但是真的是真诚的。
来青海2年时间,接触很多人,从青海的领导到乡村基层的干部,从青海的企业家到贫困户,从援青的二代甚至三代四代到援青干部,我一直想写点自己的感想,但是我一直认为我的文字,甚至我的感悟不可能覆盖,也无法表达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因为每个人的那种经历必须要用一篇很长的文字记录,要不然对他们是不完全,甚至是不全面,不公平的。今天我就纪录一下,援青干部的感情生活。当然这里说的援青干部,不包括致力于两弹一星研发,西北大开发的老一辈的先人,重点是我接触的援青干部。诚惶诚恐写下这些文字,先人勿怪。
我刚来青海之初,我才知道南京对口帮扶西宁,无锡帮扶海东,南京市的干部一开始说在青海挂职两年,但是党中央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任务,已经满期的干部他们必须接受组织安排,要继续在高原继续再奋战2年,1年期到了,甚至组织都不好意思和他们谈话希望他们再干一年,接受国家最终的考核。这样他们就在高原工作了快4年!每个个体在组织的面前都是弱小的,但是在家庭里都是关键的人物,我还记得在西宁发改委挂职的主任孩子还很小,雨花挂职区长克服高原各种不适,但是每个人都接受组织的决定,参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任务。无锡有个区长甚至提出为了完成当时提出“十三五”跨期项目,在青海继续工作。每每想到他们,你不能不感觉东西部协作真的是一种制度优势,更是一种奉献的情怀。这种情怀,不关乎个人职务的晋升,关乎对一种事业的追求。
我还在青海遇到好多青二代,他们的父辈,当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青海支援三线发展,他们的子女后代都留在青海。去年,国资委省属企业考察团来青,遇到青海碱业,青海湖盐业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江苏徐州人,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到青海。他们所有人给的答案就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父辈支援西北大开发。
其实真正的青海人很少,这种少因为有各种原因。年大将军当时打仗,西北大营就在青海,他当年剿灭罗布藏单势力,造成人员损失。马步芳家族在青海控制期间,也是开展了各种压制,造成了青海本身常住人口不多。所以你问青海人,你很难遇到真正青海的本地人,如果溯源三辈以上都是外地人。据说,朱元璋还把南京的一帮人迁徙到青海西宁,所以青海话很多都有南京话的成分。
在新时代,一批干部怀揣的职业的理想到了青海,把家庭的责任交给远方的家人。每个到青海工作的干部,其实才来之初,对这个感觉是边疆的地方都不甚了解,但是来了之后都想做点事情,发挥一点个人的能力。可以说这种是一种工作责任,或者是一种情怀。领导考察青海时对援青干部说,你们躺着就是奉献(未考证)。如果你看看中国地图,就会发现,青海是祖国的大心脏,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所以,中央把对口帮扶青海的任务交给江苏,因为这样才对等,太重要了。
在青海如果想要记录感情,你不可能绕开,王洛宾的《在哪遥远的地方》,一代大师在青海湖畔,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卓玛,才写出脍炙人口的旋律。仓央嘉措据说最后一滴眼泪也留给了美丽的青海湖。青海是多民族的地方,有我们国家56个民族的55个民族,你会在这遇到很多各种不一样的人,接触各种不一样的风情,接触多了,你反而对多民族的差异,有一种不一样的认知。
对每个援外干部而言,日常的工作是复杂的。但是个人的生活是寂寞孤单的,青海省委书记说孤独使人成长,但是克服孤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你在青海的时间内,总会遇到一些人,到今天即将离开时,反而会对这个城市无比怀念,甚至情绪化的表达,因为你的职业生涯宝贵的时间,已经奉献给这个城市。也许,你会像王洛宾一样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让你怀疑过去的生活选择;也许你会遇到一件事让你觉得以前你做的选择是那么幼稚;也许你什么都没遇到,只是处理事情方式不一样,但是这种情感应该是一种成熟后反而深深植入到记忆到深处的想法。
其实,每个援外干部都知道我们是过客,我们对于青海来说也仅仅是人生一种经历,但是每个人都把他乡当故乡,每每看到这个不下雨的城市,都会比较家乡的湿润和温情。日子久了,反而把他乡当故乡。思乡虽然情重,他乡更需要我。有些事情,有些人真的无法忘怀,反而总感觉自己没发挥好,有些人没有照顾好,有种深深的负罪感。
我想,这种感情是朴素的,是无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在快要离开青海的时候,我想有些人必须好好爱,有些事要抓紧办,不要再让这段时期的感情事业留有遗憾,当多年以后回忆起那段岁月,可以坦然说一句,我没对不起她,也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