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第二案宣判,不应文过饰非,还须深挖闹剧基因,揪出暗黑幕后

发布时间 :2022-04-29

​​无数网友魂牵梦萦的#错换人生案#迎来第二个官司新判决,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昨天(4月28日),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许敏、姚师兵、郭威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及许敏、姚师兵要求杜新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


淮河医院担责赔偿。同时,驳回原告许敏、姚师兵对杜新枝的诉讼请求。再次官宣杜无辜,不存在偷换行为。


至此,纷纷扰扰,喧嚣了近两年的错换人生案进入一个新的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


相比较去年2月8日,杜新枝、郭希宽、姚策诉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案二审宣判后,开封中院审判长孙志伟先生接受媒体采访的有的放矢,此次鼓楼法院公众号发布的主审人答记者问,及当地媒体河南日报的报道《让司法归于司法,用真情抚慰创伤》,在当下舆情中,类似知音体。


对由本案所折射出的系列深层次问题避重就轻,则稍显突兀和苍白,值得商榷。



不知是如释重负的原因,还是另有深意,主审官的发言几乎将一个喧嚣蔓延两年、群众深恶痛绝的狗血事件,描述成了大爱无疆、可歌可泣的主旋律白玉兰金剧。


显然,与一直见证这段狗血剧的百万网友们的认知自相矛盾。


首先,差别待遇,对另一当事人显失公平。


正如被告杜新枝代理律师所言;杜是最大的受害者。


既然,法庭多次判决杜新枝无过错,不存在“偷换”,那么,无论杜给人的印象如何卑微,承办人在后来的抒情总结中就应对无辜被告杜新枝表达足够的尊重,对其遭受的无妄之灾表达出足够同情和诚挚慰问,而不是完全忽略。



其次,28事件就是一个奇葩大集合的闹剧。


无论是不同当事人的不同版本叙事,还是最先报道“割肝救子”媒体记者的事后遭遇;无论是如今当事人之间,还是各自粉丝群体间的相互控告、轧压、侮辱、谩骂的丑态;无论是借机炒作直播带货,还是百万群众观感上,还是法理逻辑上,都与所谓“爱”和“大爱”没有任何关系。



实事求是地说,只要有一个纳米的“爱”存在,也不会出现这样反常理的官司,以及这样“反人性”的诉求:


一个相依为命28年、可以为他“割肝”的“儿子”,一旦证明DNA无关,就弃若敝履,临终前都见不到一面。


尸骨未寒,竟然又反过来“以子之名”向生母讨要死亡赔偿金。而这个生母即使自己罹患绝症,也一直在“儿子”身边照顾到临终。



最后,更重要的是:错换人生28年案纷纷扰扰,喧嚣近2年,早已超出一般医疗事故和家庭纠纷范畴。


2年来,别有用心者借题发挥、煽风点火带节奏,无数网民被裹挟,成为近年来网络少有奇观。


一些完全素不相识的人彼此攻讦、挖掘、歧视、仇恨、举报、诬告,无所不用其极。一些人甚至被搞得神魂颠倒,家庭破碎、精神崩溃,至今仍无消停。


2年来,一些主要当事人及网络主播大V未审先判,以寻找真相、合理质疑之名,仅凭臆测幻想,在别人的煽动蛊惑下,动辄联名集合,炒作变现。


多次在短时间内,纠集成千上万的网友密集拨打政府热线、发送邮箱、刷屏留言,妄图实现“自我预言”,严重干扰机关正常办公秩序。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


28闹剧中,除了无数无事生非、炒作带货,以实现巨额流量变现的各种无良主播外,还有各种国籍不明、身份不明、目的不明、社会关系极其复杂的“小慈善”、“小作家”、“小编剧”三小类人物借题发挥,推波助澜,成为一呼万应的带头大哥大妈。


这些“小慈善”家,“小作家”、“小编剧”的极端行为,2年来连续表现极其癫狂,与其身份、修养完全格格不入,让人难以置信。



其中,更有知名恨国党、带头大妈被多名网友举报,长期以“纳粹”等耸人听闻的名词抹黑、污蔑党和国家,表现出极端的莫名仇恨,亦不知何故。


而这位带头大妈恰恰与主要当事人联系紧密。



所以,错换人生28早已不是单一两个家庭与个人的认知和杂事了。


由错换案带来的持续网络暴力运动,伤害最大的就是我们来之不易、艰难建立起来的依法治国理念,以及政治团结、社会和谐的命运共同体根基。


综上,围绕28闹剧还有无数不解之谜,且事关重大。此次判决并非结束,而应该是综合清算的开始。


相关部门人员更应慎终戒急,及时介入,积极举起法律的倚天剑、屠龙刀,迅速、干净、彻底清算那些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之徒。


这才是公平正义、向上向善的司法本质。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