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上过中学课本,还拍过系列剧,唐国强演的郑庄公。
故事大家都熟悉,郑庄公玩死他弟弟公子段的过程——先给公子段一块地盘,再由得公子段扩张,最后把公子段驱逐出境。
差不多就是个钓鱼,一脸傻白甜地骗着公子段一步步上了钩。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看透了郑庄公的,所以在这篇郑伯克段里用浓墨重彩写了另一个人,颍考叔。
驱赶了公子段之后,郑庄公的事业做大了,需要立个孝的牌坊,于是颍考叔出场,给他出了个连阎王爷都哄骗的办法——“阙地及泉,遂而相见”,这不就算是黄泉相见了?
然后,左丘明给了颍考叔极高的评价,“纯孝也”——孝得真是纯粹啊,连鬼都骗过去了。
郑庄公骗人;颍考叔骗鬼,于是在“郑伯克段于鄢”的这一段记载里,左丘明给了颍考叔C位——既然都装逼,那就来个本色逼。
关于这个故事,历来的解释无非两种,一种是郑庄公仁义,“制,岩邑也”,这个地方环境恶劣,怕弟弟遇险,另安排个好地方,多好的哥啊;“姜氏欲之,焉辟害”,我妈叫我让着弟弟点儿,我得照办啊,多好的儿啊。
另一种呢?那就是我一向认为的,郑庄公真阴险。
“今京不度,非制也”建造超规格城墙,劳民吧;“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抢占地盘,害命吧——这个收字,真的不是好词儿,先秦两汉的文章里,很多现在看着无害的词儿,其实都隐藏着伤天害理,比如《史记.赵世家》里“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谋”,那是用的不正当手段哦。
公子段收的这两块地盘,也不是坐下来谈谈这块地方就收归己有的,那是要打的,把原住民的土地财产全都抢夺了的。
劳民害命,恶性事件一直在发生,郑庄公就是不管,不当回事,别人提醒他也好,警示他也罢,都不当回事,直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手下人着急了,你再这么袖手旁观,那我们就拉炉子散货咯。
此时郑庄公说“可矣!”——这话说得多神清气爽啊,仿佛憋了一天的屎终于拉出来了;谋划了好几年的事,终于行动了;好一番酣畅淋漓哦……
至于在公子段瞎折腾的时候,劳命伤财的,死于非命的,甚至最后“公伐诸鄢”时的伤亡……
这些于郑庄公而言,都是忽略不计的,他只需要活人伏地叩拜感恩戴德。
小时候读到这篇,我就想,为什么不早点出手呢,早点出手,公子段也能少祸害一些,大人们说,时机不成熟嘛,做事情要谋定而后动。
再后来又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要让敌人充分暴露,才能群情激愤——这个群情,当然指的是活人。
最后,他们告诉我,完成一件大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于是,那些在公子段折腾的时候,死去的人,就这么代价了。
当然,这所有的代价,都无需郑庄公去负责,“姜氏欲之”,都是我妈宠的啊,不关我的事啊,我要对我妈尽孝啊……
所以,等到公子段完蛋了,顺理成章的,颍考叔闪亮登场,献给郑庄公一个哄鬼的办法,然后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母子俩一唱一和,别说那些被公子段折腾死的人了,连公子段都代价掉了。
当然,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其乐也泄泄”,他们乐公子段完蛋了,泄泄郑庄公英明神武。
左丘明这个瞎子真是看穿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