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钢铁2022#【重庆钢铁 品牌兴企 钢铁报国】

发布时间 :2022-05-16
​​

图为中国宝武重庆钢铁公司厂区远眺。  (重庆钢铁档案馆供图)

说到重钢,不得不提到重庆钢铁的前身——汉阳铁厂。而说到汉阳铁厂,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办者——张之洞。1889年10月份,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就芦汉铁路修建向清廷建议:“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也就是先准备开矿办铁厂,再一气呵成修铁路。由此,张之洞选址汉阳,创建汉阳铁厂,汉阳铁厂也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专有名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汉阳铁厂被迫西迁至重庆。1938年3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下称钢迁会)。汉阳铁厂的拆迁,从一开始就遭遇到很多困难。多数参与的专家都认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钢迁会通过招纳技术专家,解决拆迁的技术难题。而这时,中国的抗战形势越来越不利。

在长达7个月的拆迁过程中,钢迁会细心筹划,大胆施工,共从汉阳铁厂拆迁机器、材料3.73万吨,其中包括200吨高炉一座、30吨平炉两座,初轧机、中板轧机、钢轨轧机、中型轧机和机修车间设备,以及一些耐火材料等。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时,仅留下断壁残垣的汉阳铁厂。

重庆钢铁员工沈凯谈到他爷爷在钢迁会负责部分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料等物资转运管理的情景时说:“转运过程充满艰难险阻,动辄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记得爷爷说到最惊险的一次,是在宜昌停靠加补给的时候,日军飞机轰炸了爷爷所在的那艘驳船,跟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一个做饭小工、两个运输工人都被炸弹撕成碎片,他当时跳入水中,才侥幸逃过一劫。回想起当年为国家奉献牺牲的那些同事们,爷爷总是感慨万千:‘当时我们这辈人,思想很简单,可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保护我们国家的钢铁命脉。’爷爷的这番话,时常响在耳畔,爷爷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着我。”

重钢从历史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因钢铁报国而生。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它不辱使命,创下了无数个第一,享有“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盛誉。而它的品牌商标“三峰”也有着一段历史故事。

1980年初,为适应创名牌、闯市场的实际需要,重钢委托销售部门组织设计产品商标。具体设计工作由重钢工会俱乐部美术组承担,许宏绂、孙长贵等职工参与了该项工作。设计人员广开思路,精心设计了“山菱”“百炼”“两江”“三峰”等商标图案。经过领导审定,“三峰”商标最终被确定下来。随后,重钢向国家报请在20g锅炉钢板、 16Mn低合金钢板、3C造船钢板、F11和F18深冲用扁钢、D2电机硅钢薄板、硅砖、平炉炉顶砖等产品上使用“三峰牌”商标。1980年7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核,正式批准。

1981年1月1日开始,“三峰牌”商标正式启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三峰牌”逐步成为著名商标,带有“三峰”印记的重钢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赖和好评。

“十一五”期间,重庆钢铁实施环保搬迁。2020年,随着中国宝武“一基五元”“弯弓搭箭”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重庆钢铁融入宝武大家庭,开启新的发展征程。在中国宝武的引领下,重庆钢铁奋楫笃行,体系能力、绿色发展、智慧制造全面升级,码头设备焕然一新,卸载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重庆钢铁积极践行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围绕超低排放A级企业目标,推进“一年废水零排放,两年废气超低排,三年固废不出厂”的规划,建设“山水环绕,绿色友好”的生态钢铁企业。为实现中国宝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庆钢铁广泛应用新技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在挑战中育先机、于变革中开新局,重庆钢铁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两大技术平台,4项产品荣获冶金产品实物金杯奖;板、卷、棒、线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大型工程、民生项目,“三峰”品牌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