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超话有文章论述了康雍两朝正式勘选帝陵的契机和话术是一致的,契机都是有重要的宫廷女性离世,话术都是皇后/皇贵妃 “拟卜葬”于某地。
https://m.weibo.cn/5696037148/4765794842185633
除《永宪录》中记载皇贵妃卜葬路线 — 从刚开始的九凤朝阳山,转而因砂石问题,“遂另卜地於易州”,和官书正史泰陵主要勘测路线是一致的以外,此清笔记还提到了此前在暂定皇贵妃卜葬九凤朝阳山时,“建豎红椿” 。这个特殊动作,即为帝后陵寝修建才会有的配置。
为保护上吉之壤,清廷在陵寝周围修建风水墙,墙外栽种红椿;红椿外为白椿,白椿再立青椿。界椿间用黄丝绳连接,椿上悬挂禁牌。
《世祖章皇帝实录》上也记载:凡谒陵时,诸王等人在石狮子处下马,官员于红椿处下马。
遗老们给溥仪勘舆时,也以“红椿界内”为万年吉地。
“内堂外堂皆在红椿界内,甚属相宜。”
清西陵本身就有“陵寝界椿图”。
兵部则例里也有关于盗贼闯入帝陵禁地红椿界内相关处罚的记载:
再有,康熙的慧妃早在康熙九年已经去世,慧妃博尔济吉特氏出身高贵,与康熙祖母孝庄文皇后和嫡母孝惠章皇后都是亲戚,是科尔沁三等台吉之女,更长期是康熙朝最早去世的最高级别重要后妃。
然而,康熙并未在她去世后开始勘测并建造自己的帝陵。而是以卜葬日后与自己合葬地宫的赫舍里皇后葬地为契机,在康熙十三年后,才开始建陵。慧妃的金棺直到康熙贰拾年,清景陵及妃园寝基本建成,才入葬妃园寝。
可见,年妃去世后,雍正若是没有和她合葬地宫的意愿,根本没必要在此之后就按帝王陵寝的配置,开始作万年之地的勘舆和范围规划准备。
至于民间采集邸报修录的《永宪录》提及的什么皇贵妃谥号“肃敏”,“未知肃敏诞生于何族” ,命妇公主免齐集等等,错得太过明显,更是早已被取信价值更高的清朝官书《会典》《起居注》《实录》《会典则例》等双重或者多重证伪,所以不足为信。最后的所谓的 “附葬帝陵,无肃敏也”,当然是作者怎么找文献都会没“肃敏”了,因为和雍正同葬帝陵,几百年至今还安然无恙的是敦肃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