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有趣的故事,为方便读者直接使用第一人称。
早年间曾经在英国留学,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曾经多次去欧洲、美国等国家出差。在留学及出差的期间,时不时会被人问起,外国人歧视你吗?特别是在英国,同行的港澳台同学多次问我,英国人歧视亚洲留学生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一直是固定且统一的,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歧视你,如果有,那就是你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咱们来分析一下歧视的定义。什么是歧视?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歧视就是某一个国家的人,对其本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人热情,而对某一特定国家的人不热情或不礼貌,这就是歧视。落实到现在的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就是英国人对本国人好,而对中国人不好,或者不热情。
对于外国人这个概念,其实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论,比如法律意义上的外国人指的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居民,而传统意义上老百姓口中的外国人,特别是在列举到外国比中国好的地方的时候,所述的外国人一般指西方发达国家的人。英国、美国和中国一样,人口的构成、教育程度、贫富差距等都不同,所以千万不要把一个两个人的行为和整个国家或者民族联系起来。比如,英国有杀人犯,但是不能说英国这个国家都是杀人犯,同样的,外国电视台报道的中国有人吃狗肉,由此并不能推断出中国这个民族很残忍这个定论。所以,当遇到了所谓的不公正对待,不要轻易地和歧视联系起来。
下面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例。有一次我去一个英国的连锁超市购物,支付了英镑纸币之后,找零的是硬币,我于是伸手去接,收银台的小姑娘就把硬币放在柜台上了。当时我心中真是万马奔腾,我想她是不是歧视我,觉得我手脏;正要发作,我看到我后面排队的一个英国老太太,这个年轻售货员找她零钱的方式更加粗犷,就是把硬币直接扔在桌上。这个时候我知道了,这个年轻姑娘不是针对我的,她就是那样,也许刚刚失恋,也许荷尔蒙分泌过剩,总之,她不是针对我才这样的。我想,我身后那个英国老太太也一定不会以为这个小姑娘是歧视,最多认为是个不懂礼貌的小丫头罢了。于是,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有了被歧视的感觉,而这个案例中却明显不是歧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感觉别人会歧视你,遇到一点不顺心,都会往歧视上靠,其实,歧视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有自信,有尊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人歧视你。
还有一个实例就是我在英国学习的时候,为了充分体验英国的生活,我选择到一个当地的餐馆打工,在这个饭馆的酒吧和厨房工作。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不同,我不会选择中餐馆,因为这对于提高英文水平的作用有限。我选择的这个英国餐馆,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其他的人都是英国的本地人。到了餐馆,工作了几周之后,我就发现每天下班,厨子和服务员就在后厨分小费,虽然不多,最多5-10英镑,但是却没有我的。一时间,我的被歧视感又涌上心头。在学习法律之前,我也是一个喜欢维权的人,于是终有一天,我鼓足了勇气,找到了餐厅的老板。我质问她,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小费,只有我没有。老板很惊讶,也没说什么,从第二天,大家再分小费的时候,也给我一份。当我在为了维权成功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了不分给我小费的原因。其原因在于,我当时以学生身份打工,一个小时的工资是五英镑,在招聘启事中写明不包含小费,而其他的本地全职员工,有些人的工资是一小时4.75英镑,但是包含小费。而这是写在我的招聘启事中的,只是我当时没有仔细看而已。顿时间,我对餐馆的老板充满了歉意,这完全不是歧视的问题,是我自己误会了。
咱们的同胞们,在经历了近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年代之后,原来的天朝大国的骄傲瞬间被打败,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自卑感,总是感觉自己被歧视,总是感觉西方人歧视咱们,这才是歧视的最核心原因。还是我说的,只要自信、只要内心强大,没有人歧视你。
在那个餐馆打工了半年之后,我挣到了2000英镑,作为这段时间辛勤工作的奖励,我给自己放了18天假,带着2000英镑到欧洲7国玩了一大圈。餐馆的老板无不羡慕地对我说,我都没法给自己放18天假去欧洲这么爽一圈,说的时候,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哪敢有歧视?
有一段时间,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的争论在各大媒体成为最热的话题,好多人说,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只是凑足了一堆人就过马路,而外国人都是遵守规则的。看了这个论断,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么说的人一定出国不多。在美国的纽约,在英国的伦敦,街头闯红灯的行人比比皆是。当年我刚来到英国的时候,为了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在学校所在的镇上,无论哪个路口,无论有没有车,我都严格遵守交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过了不久,我发现我成为镇上唯一严格遵守交规的人,好多的英国人在我面前闯红灯,也没感觉有什么。闯红灯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有,所以,提出中国式过马路,一个是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在一个就是深深的自卑。
曾经一个很出名但是现在身陷囹圄的央视主持人芮某撰文并发表于报端,指出外国人对中国的歧视和欺辱。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人,一个公众人物,发表这样的言论很不负责。外国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哪国都有好人,哪国也都有坏人?这么片面的论断为了什么呢?不久就传出他被羁押的消息,虽然现在还没有审判,但是我觉得他会为了他的偏执付出代价的。他也曾经在央视以英文口语好著称,不过看了几次他的节目,我觉得他的英文很没有礼貌。在采访美国总统的时候,人家明显不想回答了,他还在一路追问,将不好的中国记者的形象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还有一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留学生住的宿舍楼一层有14个房间,有四个共用的卫生间。有一次我晨跑回来,推开一个厕所的门,发现有一个英国的年轻姑娘跪在地上很用心地擦着马桶。她看到我,说了句Hello,也当时一愣,也问了好,她看到我,没有不自然,还是照常干着她的工作,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我却感慨万千,我想,如果我干着这份工作,我一定不愿意让我的同胞知道,我在英国为英国人刷马桶,而对于这个英国姑娘,这就是一个工作,干好工作就好了,和你为谁服务其实关系并不大,她并没有觉得因为服务的对象是各国的留学生,而感觉到卑微、耻辱甚至没脸做人。这时候,我在想,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不是太偏执了?是不是把我们引导到了不正确的方向。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申请到美国读书,居然被美国驻英国伦敦的大使馆拒签了。多年后,当布莱尔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以首相和总统的身份会面时,布莱尔问起这个事情,笑着说当初你们美国拒绝给我签证,而克林顿也幽默地说,谁让你那个时候不是首相。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国内某养猪大户写给美国大使馆的公开信,血泪控诉美国大使馆对他的歧视,我觉得,他把问题复杂化了。美国大使馆颁发签证的依据很多,但是发了签证对美国的经济利益估计不是一个核心的考虑因素吧。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如果你对家里的主人说,因为我有钱,你就要让我去你们做客,我想多数的正常人是不会因为你有钱,就会答应的吧?
在外旅游,也可能碰到这个所谓的歧视问题。前一段时间也出现过维珍航空飞上海的航班的那个歧视案件。从当事人义愤填膺的陈述来看,确实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从外电报道的当时在场的一些目击者的视点来看,这个受害者当时似乎也很强势(aggressive)。此事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结果。
换句话说,即使真的有极少数人素质不高,以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你,你也不用太往心里去,第一,他们不代表那个国家的全部人,第二,他在想什么对你真的那么重要吗?路边的一只疯狗冲你叫,难道你也要趴在地上冲它叫吗?起码我不会,我会心中对自己说,它是疯狗,不要理它!
无论什么国家,如果来访者富有、受过高等教育、彬彬有礼、衣着得体,是没有理由不受到当地人的尊敬的。而举止粗鲁、破衣啦撒、奇装异服的,无论是哪国人,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待遇。在北京上海拥挤的地铁上,喷着香水西服笔挺的上班族看到一身臭汗不修边幅的人的时候,也是会敬而远之的,这个你觉得是歧视吗?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见过一个中国旅游团,在酒店的早餐厅穿着睡衣吃早饭,大声喧哗、举止粗鲁,作为同胞,我都鄙视他们。在夏威夷的飞机场,那些不顾一切疯狂地挤上飞机的中国游客,我从内心也鄙视他们。
总之,朋友们在旅游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自信、大方、举止得体,不要事事都和歧视联系起来,不要自己歧视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歧视你,歧视你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