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卫健委最新发布,7月12日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虽然已连续多日无本土新增,但作为特大城市,人员流动相对频繁,南京面临的输入性风险依然较大。”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密切关注周边城市地区疫情防控动态,非必要不去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
江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7月12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锡市3例,其中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连云港市2例,其中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无锡市10例,苏州市1例,连云港市3例,均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医学管理)。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新加坡输入,在南京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新增解除隔离医学管理的无症状感染者31例(本土30例,境外输入1例)。
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详情由相关设区市发布。
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48例(本土40例,境外输入8例),接受隔离医学管理的无症状感染者586例(本土575例,境外输入11例)。
北京本土无新增
7月12日,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无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新增本土“5+50”例
7月12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0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安徽新增本土“7+3”例
7月12日,安徽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宿州市泗县,其中2例系已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宿州市泗县)。上述感染者中,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山东新增本土“5+33”例
7月12日,山东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其中临沂3例、青岛1例,均系集中隔离点检出;泰安1例,系省外返鲁人员检测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3例,均在临沂,均系集中隔离点检出。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在济南。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分别在济南和青岛。
广东新增本土“16+6”例
7月12日,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广州4例,深圳1例,珠海7例,中山3例,清远1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中山1例,清远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例(深圳1例,佛山2例,东莞2例,清远1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
河南新增本土“3+22”例
7月12日,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驻马店市2例、郑州市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例(均在驻马店市),无新增本土疑似病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南京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来自广大市民及一线防疫人员“并肩”守护。就在昨天,高温红色预警先行,最高气温直逼40℃。记者看到,交通卡口处,疫情防控“守门员”们手臂晒出明显的“黑白分界”,核酸检测点,全副武装的“大白”们斗大的汗珠下,眼神坚定、动作麻利。“天很热,志愿者们确实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配合再配合。”一名前来检测核酸的市民说。
高温下守护“宁”的不仅有“大白”,还有快递小哥、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他们与烈日抗衡,维护着城市运转井然,守护着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城市软实力离不开普通劳动者们的“硬担当”,但坚守一线的同时,一定要记得保护好自己。
今天一早,南京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未来一周,“炙烤模式”还将持续。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劳动者,尤其是一线防疫人员因防护所需,穿着相对厚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高温下需持续作业,光照强度高,体力劳动强度大,极易出现中暑现象。据市急救中心统计,7月1日至12日,该中心共接到40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病人,中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至晚上7点。
》〉》〉防暑小贴士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职业性中暑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暑”被列入了职业病目录中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范畴。
注意这些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中暑类型
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怔,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出现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病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救“五招”很重要!
一移: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电扇为他扇风或开空调,解开或脱去外衣,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防暑纳凉小妙招
衣:
1、准备好防暑必需品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等;
2、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制品;
3、宜穿浅色衣服,注意勤洗勤换;
4、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
5、规范佩戴口罩,如果口罩出现变形、潮湿或有明显脏污,口罩的防护性能会降低,需及时更换。酷热下,佩戴口罩容易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食:
1、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2、不可过度吃冷饮;
3、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胃肠功能,如山药、莲藕、百合等,注意清热祛火,多吃西瓜、苦瓜、丝瓜、绿豆等清火食物,以解暑降温;
4、身边常备防暑降温用品,一旦发生中暑迹象,及时自救互救。
住:
1、适当增加午休,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
2、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
3、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室内空调最佳温度应设定为26-28℃;结束工作后,不可立即冲进温度低的房间,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行:
1、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活动;
2、若外出,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带上充足的水及防暑药品;
3、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注意到阴凉处休息;
4、谨防车辆自燃,定期检查车况。
南京广电记者 杨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张希
图片来源:南京广电提供;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