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 :2022-07-21

​​       文物事业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形象的“金名片”,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文物再次成为老百姓常挂嘴边的“热话题”,基本建设考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拯救文物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持续推进,网友们拍手叫好,援藏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文物领域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力度持续加大,文物工作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效显现;国之瑰宝所唤醒的人民群众之文化热情,文明使者所赢得的国家元首之高度赞誉,折射出文物所蕴含的恒久魅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大力推进,建成国家文物局新闻宣传全媒体采编管理系统;联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造文物新闻宣传热点,有效提升文物影响力传播力;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播活动形式创新,如《国家宝藏》等传播品牌深入人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力进一步释放。文物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开放3500家博物馆数字地图开放,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不断提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文物工作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文物活起来方兴未艾,与中国互联网等等开展战略合作,助推“文物+教育”“文物+旅游”“文物+智造”等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

       社会文物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完善文物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服务体系,指导国有文物商店改革转型,提升经营活力。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安全得到好转,保护文物的社会共识不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日渐形成,国家文物局成立文物返还办公室,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部际协调机制正式建立,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行稳致远、再上新台阶。文物市场信息备案及评论监测有序开展,文物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初步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明显加强。文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渐趋优化,文物保护责任意识、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文物事业发展方略,平衡好保护、研究、传承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