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习近平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嘱托,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尽情的挥洒青春的汗水,在“当打之年”为祖国强大贡献力量。
读懂青春,方能“一往无前”。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有朝气、最有干劲的时期。此时的我们已经度过了最懵懂迷茫的少年时期,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此时的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此时的我们敢想敢干,敢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亮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习,扎根基层,接受各种磨炼和考验,不断锻炼提升自我,以一名“考生”的姿态迎接各种风险挑战,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最华丽的“答案”。
绽放青春,方显“英雄本色”。雷锋说:“青春呀,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回顾历史,一大批新中国的缔造者在青年时代便彰显了蓬勃力量。从《新青年》的创刊和发展到“五四运动”的运动的爆发,这其中处处都有着中国青年的身影,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危险,只为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寻求一条最正确的道路。作为基层干部,在青春的道路上,当有向上攀登的姿态。面对困难,要有敢于挑战的决心;面对错误,要有认真改正的态度;面对失败,要有勇于接受的勇气。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进步展现青春力量。
永葆青春,方成“一番事业”。有人曾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有些党员干部在年轻时励精图治,扎实苦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疲态便慢慢的显露,心态也产生了变化,甚至逐渐丧失理想信念,再也不见青年时代的风华与姿态。年华的逝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那颗盈满青春热情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想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就要时刻牢记活到老,学到老,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坚持向身边人学、向群众学、从书本学、从实际工作中学,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像“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一样,秉持“我们改变不了头发变白,但能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的质朴信念。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秘诀便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我们党员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更要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青春活力,绘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