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遭遇考验,我们经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有些时候,又担心坚持的方向是错误的,尤其是行业博弈时,经常会碰到这样质疑,如何处理呢?此时我们需要先梳理,研究的因素,我们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其次,市场不仅仅有基本面,还有资金和中短期趋势因素;还有,很多时候当行业积累不够时,模式因素能给予我们很多合理的策略。
从5G到新能源行业,坚持自己认知的因素
对于行业因素,其实,初期大家往往都是门外汉的状态,看什么都会觉得新鲜,都会感兴趣。但时间长一些,就需要更深度的研究,行业发展中哪些是风险,哪些是瓶颈,哪些需要等待政策或科研跟进,这些才是博弈行业中最关键的。
比如说5G为首的通信行业,2018年四季度-2019年活跃后,整体就是低迷的,需求下滑,增速下滑等很多,因此中国-联通,包括上市的中国-电信,回归的中国-移动等,市场就是用脚投票的状态,这就是行业因素的体现。但外部声音角度,始终对5G是大谈特谈的,几乎每一次政策周期,都会反复提到的5G因素,每逢此时股民就会特别兴奋,认为5G要有大行情。
这种情况出现时,该如何处理?那就是坚守我们自己对行业的认知,不仅是行业本身盈利因素一般,同时2021-2022年智能手机等消费进一步下降,相关品种更加低迷。因此,无论外界如何聒噪5G因素,至少从股市角度没有给予机会;所以,我们就是看淡这个行业的,但我们看到相关个股是阶段性活跃的,如东方-通信、武汉-凡谷等,是有脉冲反弹的,不过不要因为局部反弹就误认为是趋势大行情。
类似地,比如说2021-2022年我们研究新能源发电最多,而且是从光伏到了风电,风电比光伏受关注度低,行业建设周期更长,专业性高,而这样小众的,往往研究少,那么我们根据政策预判和行业景气度分析,认为这个发展是有前景的,然后利用自己的研究在市场中实践,也是让天顺-风能、明阳-智能等挖掘的品种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包括行业的产业链,相关增长数据,上网电价等诸多因素,虽然局部的时候,新能源可能还不如煤炭等传统能源涨得好(因为俄乌因素等对传统能源的刺激相对简单)。
此外,2022年和往年不同,右侧类型机会明确,就有股民说2022年光伏板块挖掘上游资源的合盛-硅业太差,是熊股的,其实我们不仅介绍个股,更强调的是它的运行模式,不是说单一持股,顺应其右侧类型模式,是相对简单和舒服的,也是实现了两波比较大的收益,但如果投资者只是简单持股,就很难拿到这样的利润,这是源于市场所在的阶段不同。同类型,特斯拉产业链和新能源行业等很多品种都是在2022年应用右侧类型的因素。
这个过程是经历过波折的,甚至非常多考验的,但无论外界如何,哪怕是嘲笑、讽刺,我们靠的是对行业的持续跟踪,以及对应的盈利模式,我们不需要谁支持,或者认可,只需市场验证,验证有效,那么一些功课就可以形成可反复使用的行业经验,这就足矣了。所以,很多股民博弈中,更在乎的是涨跌,在乎的别人怎么看,但实际上,老股民更在乎的是这一切的过程是否有效,以及最终能否形成可复制性的行业盈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