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学会接受

发布时间 :2024-06-08 18:58

​​杨紫:学会接受

原创 iDestMagazine iDestStudio 2023-06-08 18:58 发表于上海

Never Ever音乐:Röyksopp;Susanne Sundfør - Never Ever (Edit)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9332a6a3a4a4c085429b03ff52613b4


 

图片
图片
图片

 

没有太多的修饰,也没有过重的思虑,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杨紫的本真天性几乎未有过损伤,她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对过往的怀念与思考,也有过对被人瞩目和评判立场中的无所适从,在承认现状的同时,她也在给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外人看来,至少她做得挺好。
 

“需要我帮你拿手机吗?”采访开始前,杨紫客气地发问,示意可以帮忙拿手机“这样应该会比较方便你录音。”被婉拒后,她像是放下心来,微笑着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图片

许多人都熟悉杨紫,对大多数的八零、九零后而言,更是亲切,很多人有过学生时代的暑假或是用餐期间观看电视播映《家有儿女》的经历,这常常会让我们产生出一种错觉,似乎眼前这位刚好而立之年的女演员,依旧还是当年那个青春无敌的小女孩。
 

小女孩始终会长成大姑娘。若是用语言形容,我们最喜欢用“白驹过隙”一词,但人生的经历并非可以轻易地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它是由无数个具体的时刻所构成的故事章节,记录生命中点滴有意义的片刻,而执笔者也只有亲历的本人。于是,她人生中许多重要的意志飞扬的时刻、追求生命意义的片刻,都被牢牢地以记忆的方式储存在了生命的抽屉中。它们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被好好地锁上,唯有她自己愿意展示,来者才能一览无余。
 

前不久,杨紫为新剧《要久久爱》写下杀青感言,为角色黄瀛子留下了相处百日后的临别感悟,似是同角色告别,也似是以此与网友对话:“可能每个人都想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未来,你也许会在黄瀛子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许过的愿,承诺过的事,在时间的洗礼中,还会剩下多少呢?”
 

剧中18岁的黄瀛子有着成为记者的远大梦想,并付诸努力。18岁时的杨紫才迈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作为预备役的演员成为表演系的大一新生,她的新鲜感中夹杂着兴奋劲儿,这让她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世界原来那么大,觉得自己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每一天都好像是充满了惊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望十多年前的校园生活,有规律,也有规矩,重复却不单调。她还记得那时和同学们每天都要早起练功。那会儿大家都还不到二十岁,才刚从循规蹈矩的高中跳到成人世界的入口,还未被磨灭的个性像是毛刺,等着被打磨。他们个性叛逆,有那么一点儿反骨,那会儿刚开学,每天练早功时却总有同学睡过头迟到,于是老师给他们定了一个规矩:若是班里有一人迟到,那么第二天全班同学的早功时间提前半小时。结果,有一天,他们从凌晨三点半开始集合操场练功,天都是黑的,除了身边睡眼惺忪的同学,只有天上的星星像是凑热闹地围观,在别班的同学还在寝室里呼呼大睡的时候,他们一整个班都在冬日黑漆漆、冷冰冰的操场上练功、跑步,一直练到七点。

“自那之后,我们谁都不敢迟到。但凡有人眼看又要睡过头,迟到了。大家都会去她的寝室抓人,一边喊着,‘快跑快跑!不然又要挨老师说了’。”杨紫笑道。

对杨紫而言,18岁的时光至今聊起,仍是一段兴致勃勃的快乐记忆。练完早功,白天上完一整天排得满满的专业课,晚上还有从六点到九点的大课候着,但学校公共浴室的关门时间是十点左右。于是,她每天下课都像是冲锋,一大群女孩们乌泱泱地从教室跑到寝室,又呼啦啦地飞奔着冲向澡堂,一路过去都是兴奋又欢快的笑声。18岁的青春,是许多玻璃球洒落在石子路上蹦跳着翻滚,清脆作响。
 

“只记得自己那时候每天学业行程都很忙,有时晚上也顾不上吃饭,就直接跑去洗澡,争分夺秒。虽然挺累的,但那段时光真的好开心。”
 

图片
图片

 

那时候的她,对一切的发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像是自己往心里埋了一粒种子,坚信假以时日、勤勉耕耘,土壤上一定能开出最美的花。她记得特别清楚,大一时,老师为了鼓励这些预备役演员们,天天在课堂上给他们灌输信心,夸奖他们个个都是天才,是独一无二的。每每那一刻,她的内心都会不可抑制地涌起一股使命感,“想着,我一定要代表10级本科2班在将来闯出个名头,那时候的劲儿特别猛。其实现在再回头想想,18岁时对未来的想象,似乎过于乐观,想象与现实之间总归是会略微有些落差。
 

北电毕业后的头几年,杨紫便撞上了现实的南墙。尽管,她已是一名“老演员”:10岁时就担任了《女生日记》的女主角,还获得优秀儿童演员奖提名,11岁又因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家喻户晓,童星出身的她,有演技,也有观众缘,可是这些优势却在后来一定程度上成了困住她的束缚,成为她自我怀疑的导火索。那时候,她的确能陆续地拍上一些戏,不过大多都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像是那些心心念念的主角之类的角色,她连试戏的机会都没有,休息的时间远远大过拍戏的时间,甚至曾经她有近一年都待在家里。
 

“没有人会因为你是个童星多给你一个机会。”她感慨道,又下意识地想要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可能也是因为我那时候状态不太好,上镜后看上去就像个孩子,所以才会接不到合适的角色。”
 

不过,好就好在她学会了接受,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抚平焦躁的心绪。后来,她发现自己终于能接上了喜欢的角色,也有了喜欢的剧本会主动找上门,她才相信人是可以在每一个有限的生命时间单位里,努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把过去的自己慢慢一点点磨炼成心目中的最佳状态,就像新生了一样。

 

图片

童年时,杨紫是因为向往这个行业而爱演戏,但那时候她想演戏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想在电视上露脸,让家人为自己高兴和自豪——这似乎是一种小孩身上的天性,想要获得大人的认可和赞美。小小的杨紫,心里就早早埋下了一个念头,想让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让他们为自己骄傲。于是每逢周末,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在少年宫参加表演培训课,风雨无阻。街坊邻居都知道当时的杨紫在学表演,也常热心地来问家中老人,老人家一律回答:“我们杨紫去学表演咯。”当然,有时也会被问,“天天看你们家杨紫学表演,怎么就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过她?”
那时杨紫年纪的确太小,没有什么机会,直到1997年电影《春天的狂想》剧组开拍,需要一些群演,年幼的杨紫就跟着爸爸去报名了。当天回来,杨紫的爸爸妈妈就特别兴奋地告诉爷爷奶奶,这次一定能在电影院看到她。电影上映,满怀希望的父母带着杨紫去看,却失落地发现根本没有她的镜头。这次经历虽遗憾,但不至于打击到杨紫的信心。
 

图片
图片

 

后来,她渐渐长大,慢慢有了拍广告的机会,出现在电视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到这时,杨紫的父母都会耐心地掐准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用录像机将她参演的广告给录下来,然后刻成盘留作纪念“我爸妈刻了特别多,我家里现在还有特别多的这样的盘。”

直到她演了第一部女主角的电影《女生日记》,她才意识到原来小时候那种“别人让你哭你就哭,别人让你笑你就笑”的表演不叫演戏,真正的演戏是你得真正去领会角色的性格、命运,要把自己融入到故事,让角色活过来,就像是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样。初中、高中之后,她就越发确定了自己的梦想,要当演员,要考北电。“说实话,其他的我也不会干,而且表演这方面的确就是我的兴趣点所在,我想着,我一定要当演员。
 

待到杨紫真的成了一名不错的演员,也有了不俗的作品,老人们还是像她小时候那样一如既往地第一时间给她捧场——尽管若是问他们究竟看出了什么名堂或者喜欢这部戏具体什么,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自家的小孙女实现了梦想,上了电视,有戏拍,被大家看到这件事,就足够让他们快乐很久,也欣慰很久。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紫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她姥爷生病住院,姥爷在杨紫心目中是一个不善言辞且待自己十分严苛的老人,说实在的,她甚至还有点怕他。那次姥爷住院,她去看望老人家,刚一进病房,就听见他和同病房的另一位老人特别自豪地说:“我们家姑娘可是个特别棒的演员。”那之后,杨紫后知后觉地知道,姥爷在住院那会儿,还在到处和病友们推荐她还有她的作品。
 

家人在杨紫的自述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们是她最为重要的支持者,坚定的同行者。2019年的一次家庭聚餐中,父母突然欣慰地对着杨紫说:“其实我们从没想过你小时候的梦想真的能实现,可以作为演员走到今天。”尤其是提到了杨紫毕业后头几年碰壁的经历,父母其实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们不说,一方面是相信女儿能克服,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她过于担心。时过境迁,过去的种种如今终于能够被看似轻描淡写地提起,是因为已成过去,它们成了一路走来见证她努力过的最好纪念品。
 

“他们觉得我这一路走来其实也不容易,他们说,‘你能走到现在,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杨紫说,“听到他们说,我才会觉得自己之前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真的挺骄傲的。”


 

图片

在多年的采访中,杨紫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有一阵子很敏感,也不是很确定自己。”她用的是过去时,但人生中没有一种阶段是不重要的,正如我们常说的,我们总是从不确认中学会确认,从敏感中学会如何接受自己,清楚自己所要的。
 

那段敏感的经历是什么?她比想象的更能够坦然地聊起那段经历,也并不避讳,相反如今再看来,那段时光恰恰是让她学会了一种如何与大众的关注、讨论共处的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童星出身的缘故,让她的“新人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人都好奇地观望着“国民女儿”在长大成人后会如何在演员之路上发展,有的人是满怀希望的期盼,有的人是带着苛刻的目光在审视——这是她成为演员后在与公众环境打交道时学到的第一课,在自我无法肯定的时候,她就更期待从外获得合适的评价,可是在那段时间中,她发现外界对她的评判盖过了事实,她的自信像是扎破的气球,她惴惴不安,怀疑自我,这种状况直到她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影视作品之后才有所改变,因为她发现原本挑剔她的人开始认可她,这让她对自己开始有了自信,也逐渐明晰了心中关于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标准。
 

最重要的是,她意识到那些“声音”也是她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接受的一部分,这与被评价的内容无关,“有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作品好与不好,都会有两极分化的评价,而评价这件事也是一部分人的立足之本,他们需要写评价,靠娱乐大众,以流量为生”她思考了一会儿,轻轻说道,“就是身为公众人物,你有一部分的义务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娱乐,提供给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你看,这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上一代那些特别厉害的演员老师们,在年轻的时候遇到的状况不也一样吗。”

你既然收获了很多,那么也要接受自己必须让渡出的那一部分,你得适应和接受。你要是太在意,每天就真的活不下去,只要不要过度在意外面,你其实就会过得开心一点。”她补充道。
 

图片
图片

 

现在让她在意最多的依然还是剧本和角色,这是她的份内事。她的身上仿佛装了一个开关,平日里自由自在、“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的个性到了拍摄现场就会被迅速调整到“严格要求”的较真状态。角色的来龙去脉,一场戏的处理好坏,如果是她觉得有困惑或者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她都会主动提出,积极地去找导演商量、讨论自己的观点,“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在那种时候妥协了,或者就这么无所谓地接着拍了,最后成片出来后,你会反问自己,‘这真的是大家想要看到的表演吗?’”

杨紫无比清楚作为公众人物的言行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环境中。她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在交流中有所保留的性格,这一点在当日现场工作人员都可以无比地清楚感受到:
 

抵达时会主动和现场的所有人打招呼,与相熟的发型师合作时会开心地大声笑着,同对方分享最近的日常,也会尽可能地在采访交流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在公共场合发言时,她就会显得非常的谨慎,这并不代表着她不够真诚,相反,在一个无心之举都可能被拆解、放大的舆论时代,这是一种她能用来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方式,她不希望伤害别人,因此选择了克制,同时,她也尽可能地与社交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她维持情绪状态的办法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大了就会告诉自己,应该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我其实真的是一个特别小孩性格的人来着,”杨紫笑道,“以前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会觉得不要因为一件事情而导致情绪波动特别大,因为没有意义,事情本身已经过去了,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与情绪相比,要想清楚怎么样先把问题给解决了。

 

杨紫养成的新兴趣是拼乐高,那是她近期获得成就感的来源之一。说来也很有趣,拼乐高的契机是有一年生日,朋友送了她一盒乐高,她一直放着没拆封。最近杨紫正在休假中,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就把这盒礼物拆了开拼,一口气拼完后,她颇有成就感,于是兴致便一发不可收拾,她拼完了城堡,又拼杂货铺,接着拼盆栽,乐此不疲,一如她18岁时的那样,面对喜欢的事情,卯足了劲儿,直奔向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节选自《iDest MAGAZINE》2023夏季封面故事 杨紫:学会接受
摄影Ye Fei
造型: SueLynne采访/撰文: 徐小喵化妆: Clive.X (S Studio)发型: Issac Yu (Salsa Studio)制片: 好然平面设计: Gee场地鸣谢: 于航工作室摄影助理/灯光/器材: Kitman
造型助理: 小鱼、Ryan、Fanny化妆助理: Fei、Qian发型助理: 陈荣、Lyn场务: 大彭服务 出品: iDest Studio




@iDestMagazine2023​​​​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