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分析篇——成毅|李莲花

发布时间 :2023-07-29
​​

 

#莲花楼# 从开播到现在,我一直没有好好写剧评,因为莲花楼的剧情太紧凑了,信息量太多了,我每天处于大脑超载运转中,实在不想再加重负荷。我反而还要多看几遍剧,从其他剧粉书粉的评论去理顺线索,一点一点地消化。

 

对于@成毅 台词,我想着开播几天后,观众听习惯就会感受到成毅台词的魅力,但后来发现仍然有不少人黑成毅的台词,甚至我觉得审美不错的剧评人也觉得成毅的台词不行,我才意识,如果没有人好好给大众分析成毅的台词,大众的审美就会跟着那些比较专业人的引导,同样觉得成毅的台词不行。

 

这是让我所不能接受的!!

 

我个人是非常看重演员在呈现角色时,他的整体表演,而台词则是整体表演体系里至少占了三层的重要比例!所以我不喜欢别人把成毅的表演形台分离,然后拿着成毅的台词跟播音主持的行业标准,来审判他的台词好不好。

 

首先影视表演跟播音主持完全不是一个类别。播音主持的属性是准确地传递信息,尽可能避免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歧义,故而对语言的要求(普通话)非常高。而影视表演是艺术创作的形式,它的属性是多样化表达,丰富大众眼界和精神世界,对语言精准传递信息,并没有播音那么高,反而艺术表达不可说内容更重要。

 

当然,这些年,配音剧对观众耳朵的洗礼,确实养成了对普通话不标准可能会很敏感,但实际情况下,只有小部分人对普通话不标准是敏感的,更多的观众是习惯了配音演员们说话的腔调,声线饱满稳定,质感清晰有力,突然听到成毅这种松弛柔和的台词,可能不能适应。但这并不说明成毅的台词差,而是观众的审美被统一标准了。

 

这些年的剧,优质的占很少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几乎被有话剧表演经验的演员占满。所以在台词上,不管是配音演员,还是演技派演员,他们的台词首先普通话绝对是非常优秀的,声音饱满洪亮,语气也是抑扬顿挫,台词意思传递非常清楚。观众养出了喜欢听这样台词的审美,非常正常。

 

但这样的台词并不是表演的唯一答案。

 

表演是艺术,不是技术。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大家都在疯狂地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艺术本身。

 

书粉剧粉演技粉大多能专注艺术本身,用心去看成毅的表演,但也不少的人按着技术标准去挑成毅的表演问题,这就纯粹是本末倒置,搞不清主次。

 

要审判成毅的台词好不好,第一是不是要先搞清楚,李莲花是什么性格的人?什么身份的人?

 

李莲花,十年前是冠绝天下的四顾门门主李相夷,因为一场大战,他从神坛落下,变成了普通人李莲花。这样大的境遇落差,李莲花是如何面对的?他非常从容地接受了凡人的身份,每天好好地赚钱养活自己,好好地学习家务照顾自己。而成毅的表演,完美贴合李莲花的状态,松弛且积极地面对生活。观众很快就能从李莲花身上感受到一种当然放松舒服的气质,绝不会把他跟十年前那锋芒毕露的李相夷搞混。

 

“形”上,成毅清晰地把两种状态区分开了。那么“台”他又是如何塑造的?

 

在说台词前,我们得先抓住李莲花的人物状态。李莲花这个人,从内到外给人都是柔软的,你几乎不会从他身上看到紧绷的状态,哪怕被人抓,有危险,他都是非常淡定松弛的状态,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紧张。就算是抓到真凶,他跟凶手的谈话也是松弛柔和的,没有一丝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地指控凶手。

 

 

就是这样一个从头到尾都处于放松柔和状态下的人,他说话时,口腔肌肉放松,喉咙放松是不是才是最真实的状态?从成毅声线里的气泡音可以听出,成毅在说台词的时候,他的发声状态绝对是放松的,并且他说话的力道也是轻柔的。对于李莲花这种特殊松弛的角色,成毅的声音状态完全匹配这个角色的“形”。

 

这种状态的声音,对于听众来说,我们也会跟着李莲花的状态,跟着放松,如果带着耳机听台词,你会惊喜地发现,成毅的声线有带着按摩耳膜功效的颗粒质感,让我们从身到心地感觉到放松舒服。

 

当你跟着李莲花静下心来欣赏表演时,李莲花的任何一个反应,你都能感同身受,然后你渐渐地发现,你的目光不知什么时候锁定了李莲花,至于字幕,你早就忽视掉了!因为你不可能看不懂李莲花的反应,听不懂李莲花说了什么,甚至你还能从李莲花表情上的细微变化和声音上的细微不同,瞬间读懂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成毅的普通话有问题吗?完全没有。只是李莲花的特殊状态,让声音的能量是松散开的,这种力道对耳膜而言就是最舒服的按摩力道。如果成毅发音把声音聚拢,那么散开的力量也会集合到一起,李莲花说话就会自带气势,这么强的力道,我相信你不仅不感觉到耳膜被按摩般的舒服,你还会觉得李莲花身上的松弛感被削弱很多。

 

所以真正的李莲花,他不仅言行让你感觉到舒服放松,毫无危机感,他的声音也必然会跟他的身形一样,只会让你舒舒服服,如沐春风,沉醉在他的声音中不想中断。

 

你以为光是这样就是够了吗?

 

不,成毅的声音拥有丰富的各种情绪变化。他的台词配合身体的表演,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在某一种变化上太久。他会加很多可爱或者有趣的小语气,让他的台词充满生气,绝不会让观众感觉到他的声音平直无趣。在观众眼中,李莲花不在是扁平的纸片人,而是活灵活现,充满生机的活人李莲花。

 

这时候,我相信一定有非常多的观众会惊叹地直呼:“我不管!成毅就是李莲花本花!!!”

 

到了这里,我可以说成毅现阶段的表演,他已经做到了抛弃技术,追寻本质的境界。技巧技能只会局限他的表演。

 

一直以来,我时不时会感叹配音演员还停留在几年前的配音风格,我感觉他们对台词的研究核心,好像只停留在对声音质感的追求,不管是开心伤心,还是愤怒嘶吼,他们既要保证声音饱满好听,还要注意对喉咙的保护。比如李相夷的配音。

 

 

据说陈张太康有模仿成毅的声音进行配音,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在我听来,太康的声音跟李相夷的身体状态,是不完全相匹配的。李相夷的身体状态跟李莲花身体是不一样的。李相夷意气风发,身体笔直,肌肉线条紧致,他说话就不可能跟李莲花一样,是松弛柔和的状态,声音自然是充满力量的。但太康配的声音,太柔和了,并且情绪变化的细节非常少。

 

就拿“血债血偿”这句台词来对比。

 

陈张太康在配这句台词的时候,他确实用了足够的气息和力量去嘶吼了,但他为了保证声音的饱满和爆发力,他把喉咙口腔完全打开,气息流出顺畅,声音也完整饱满,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但是你去看看视频,镜头里的李相夷因为师兄的死,他是多么地愤怒!愤怒到青筋暴起,面红耳赤,这样状态的人体是处于极致的紧绷状态,全身肌肉都在收紧,自然不可能完全打开喉咙口腔!同时因为情绪的失控,李相夷对身体的控制,也处于半失控状态,所以他想嘶吼,把积累的愤怒吼出,但全身肌肉的紧绷,让他的气息被严重压制,导致气息从喉咙涌出时,被声带阻隔了一部分,于是成毅的原声台词里,声线出现了沙沙的破损音,这是狭小的喉咙间隙所造成的质感。

 

这种破损的沙破音质感,对人耳来说其实非常刺耳,难受,不舒服。想想你在听别人唱歌时破音,你的耳朵是什么感觉。但是这种声音质感出现在悲愤至极的人身上,你反而能感受到这人爆发出来的能量和痛苦。你也会这份难受痛苦。

 

所以台词的力量和气息的不同呈现,其实附带很多很多信息。只是平时我们听的大多是干净清晰且饱满稳定的声线,故而对这些声音细节变得迟钝起来。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对力量和气息其实是非常敏感。我们看人,总喜欢用什么气色,气质,气血,气力等等词汇来形容这个人,说明我们对气是有感知的。当气息流畅时,我们会觉得这个人舒畅、健康,气息不畅时,我们自然也能察觉到不舒服,难受。

 

因此,当我们看剧时,注意力从普通话标不标准,声音饱不饱满,转移到这个人说话的状态和气息的变化,我们就能听到台词中的戏,更能观察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其他含义。

 

顺便补充一下,口腔发言,如果肌肉不紧张,不用力,就无法把声音聚拢,形成饱满洪亮的声线。所以我说字正腔圆地说话其实非常费劲的。平时候我们说话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觉得累,但我们正儿八经地读课本,读完一篇文章,你肯定就觉得嘴酸了。不想说话了。

 

话剧演员由于长期这样说话,可能渐渐养成了他们日常说话都是普通话非常标准的状态,但这不是普通人的真实状态。长期训练口齿的人,他们说话的语气和语调都是自带气场,普通人跟他们交流,会觉得有压迫感。因为他们说话的声音所传递出来的能量,是远远高于跟其他普通人交流的能量。如果再加上什么抑扬顿挫的语气,普通人完全会被震慑得不敢说话。

 

这也是我觉得成毅的台词非常厉害的地方。他完全可以根据角色的状态,调整声音的状态,声线气息多变,可塑性极强。若非要挑个毛病,我只觉得收音的效果不好。别人的台词或配音是自己把声音收拢,更好地让麦克风收音。但成毅的角色状态,不可能把声音收拢,方便收音。原因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收拢声音,需要口腔肌肉收缩用力,这是违背李莲花松弛的身心状态的。

 

鱼跟熊掌,剧组肯定选熊掌呀!!!这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而且这里我必须强调,让自己松弛,让肌肉放松,是比让你紧张,让你肌肉收缩更难的技能。尤其是这种状态要长时间保持,就跟修行一样,是需要道行的!!!你要保证自己的心态一直处于放松,不然你一情绪激动,你的身体就会紧张,只要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你的气息就会不畅。大家可以试试,让自己全身心的放松,你能保持多久。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