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今晚,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即将评出各大奖项,令人期待。
之前,提名名单公布时,网络话题 #金鸡奖评奖六亲不认只认作品# 引发观众热议。
初评过程中,评委们始终坚持“学术、争鸣、民主”的评奖原则,遵循“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的评奖方针,……
对此,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颇觉意外,不敢苟同。
检索资料,总觉得一个艺术奖项评选活动出现“六亲不认”的说法,与电影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要求,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不太协调,值得商榷。
再说金鸡奖还有“最佳外国片”评选,涉及国际交流互鉴、地缘政治,那就更不合适提“六亲不认”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2014年10月15日,国家领导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
无论是金鸡百花、还是金熊猫,无论是北京国际电影节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本就是为促进中国电影文艺繁荣,激励中国电影文化发展,以电影为媒、加强中国文明与世界交流互鉴而服务的。
因此,众声喧哗,不管是组织举办方还是评委会都不宜本末倒置,过于突出、强调自身的主观看法“六亲不认”。
著名导演张艺谋曾说过:要爱护演员。因为,通常,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演员都是特别敏感的人。
因此,有关组奖单位更要熟悉艺术创作与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尽最大可能让各国艺术家宾至如归,在轻松愉悦中实现交流互鉴。
当然,真理越辩越明。电影艺术评奖肯定也不能和稀泥。
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同样也不是合格的电影节!
衷心祝福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大获成功,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