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开星汉灿烂第一集,我以为我打开了一部电影。开篇引子过后,就是我非常喜欢的这个长镜头。
这个长镜头还是从门缝开始的。黑色背景上该出的字幕都出了,但是不影响我欣赏这豁然中开的镜头。电影的镜头,讲究的就是极近极远、极大极小的反差制造出来的视觉张力!
门缝的窄,和顶视的广形成了视觉上鲜明的对比。
无人机从高空俯视,紧扣住传令官,鳞次栉比的街道屋舍中,跃马奔驰的传令官微如蚂蚁……这是一座大城……
随着他的奔跑,镜头慢慢摇起,一个长镜头,揭开了洛河上城面纱——壮阔的都市跃入眼帘……
如此宏阔的开篇,就奠定了全剧厚重的历史感……瞬间将观众拉进了2000年前的时空,展开《星汉灿烂》的故事。全景镜头上出片名,好有气势的说!
第一个段落结束。
班诏听封是第一集开篇第一个看点!
城门全景,画面饱满丰富……
鼓特写,从细节进入。大场面中小细节的展示是电影最常见的镜头语言。两极化的画面,对观众的眼睛非常友好。
古装剧里为什么要有大场面?因为这样的镜头的表达力,是中近景不能比拟的……比如这个镜头:
一个镜头将迎接的仪仗队、凯旋的军阵、远山的层峦叠嶂尽数收纳……纵深感带来了壮阔的美感和震撼。全景之后,“凌”字帅旗的一马当先,别有气势。随着军队的展开,机位调度变换为军队的视角……丰富的视角变化让观众产生应接不暇的丰富感。城门内的纵深长焦镜头和超广角的大全景,从深度和广度的不同视角展示了班师回朝的过程。
同样是全景,前景城头士兵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而另一个角度的极远景中,曹常侍带领宫人走向军阵,因为镜头远,这段路走得比较快,竟然生出几分飘逸之感……
男主终于要亮相了!军威的展示从下口令的骑兵特写开始!
此前只有战旗猎猎,脚步震天、战马嘶鸣,这声“触”,是第一次军队发声!长焦的虚化效果,让下口令的军士格外突出,变换队形的军令,实际上是在塑造将军的威严。
注意,凌不疑的出现也是从全景开始的。这之前,天光氤氲,阴天的气氛,让画面饱和度很高,但也多了一分严肃和沉闷的厚重之感。
而凌不疑踏马走到队列之前时,导演用的是温暖明亮的侧逆光。主角光环就是这样使用的。不同色温的影调,立即吸引观众的眼球!
逆光而出的凌不疑,剪影效果强化了将军威严。与此同时,导演又巧妙地利用前景马匹遮挡带来的曝光变化。动态呈现了将军的英俊!
如神祇般沐光而出,第一次亮相,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印象深刻自不用说。几近全侧的机位,对于演员的骨相是严苛的考验。而吴磊出色的头身比、硬朗的骨相的优势都被导演发挥的淋漓尽致……
将军的美不似美人,是有力度、有威严的美,动态的过曝不是缺点,而是导演的巧思。
仰拍的机位,一主二副的三角形构图,充分突出了主角的核心地位。此刻侧逆的面光,就是主角的高光。这段光线和之前大场面的不同,是导演的设计,而不是纯属巧合。不同的色彩亮度、不同的饱和度、不同的光影,都是导演手中讲故事的工具。突出谁?美化谁?都靠光影来塑造!
听封继续沿用了这样的影调。凯旋获嘉奖,无疑是年轻将军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这个段落,车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列阵到听封,凌不疑都是板正的、沉稳的、不苟言笑的。仰拍让他的威压之感凸显。
穿车服的动作简单利落,年轻将军的“飒”与“帅”尽展无遗!是凌不疑的标志性动作,也是这段戏的戏眼!
倔强的青年将军执意要先去抓军械案的嫌犯,把曹常侍扔在了城门口。催马离开,又是大全景。画面之饱满丰富,和缺乏大场面,多用中近景的电视剧的差别,肉眼可见……
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一幅画,构图讲究,极具美感,这样的镜头,怎能不让观众产生看电影之感呢?
绯色梧桐:“第一次看的时候陇右大捷这段根本没看,直到将军甩披风那一瞬间好特么帅,追剧追剧!就是这么肤浅。然后现在四刷了……”
涓子的小屋168:“当时二刷的时候,弹幕里都是:怎么像看电影?……看电影的感……不得不夸导演,真赞啊!演员形象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