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学生节”又称“世界大学生节”、“世界学生日”、“国际学生日”。1946年,世界各国学生代表于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宣布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大学生节”,以加强全世界大学生的团结和友谊。节日的设立是为了控诉暴徒血腥的罪恶行径,为了纪念反法西斯的大学生运动,为了在大学生中倡导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
国际大学生节如同一个青春的盛宴,全球的大学生在这一天跨越国界,与文化背景、专业不同的同学们交流。这种交流如同纽带,将全球的青年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全球青年网络。这一天,大学生们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这种跨界的知识交流,就如同不同色彩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每一次的交流,都有助于打破学术的壁垒,推动全球学术的共同进步。大学,不仅仅是求知的地方,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地方。国际大学生节提醒每一位学子,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怀揣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创新者。国际大学生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先烈的缅怀,它更是一个激励当代大学生的号角。它呼吁每一位大学生,秉持和平、民主、自由、进步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献上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为迎接、庆祝第六十八个国际大学生节,2013年11月12日,徐州发起万名大学生在《永久和平赋》书法长卷上签名并诵读赋文活动,为世界祈以新年之福。《永久和平赋》是知名诗人、辞赋作家薛刚为纪念2013年世界和平日而创作完成的,文章骈散结合、引经据典、逻辑紧密,近700字;作者从战争的发生原因与解决办法、实现永久和平的意义和途径等方面阐述,由一级书法师、知名书法家李家斌用魏碑体书写成长卷,于9月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赋文及长卷得到了中国诗歌界、辞赋界的广泛好评,北京著名诗人、千行《开封颂》主创、辞赋家屈金星先生评价道:“《和平赋》将汉字结构美、词汇美、音韵美体现的淋漓尽致,书法家遒劲的魏碑体是中华书法博大精深的内涵表达。”;台湾著名诗人绿蒂先生赞叹道:“最难得的是作者以古典结合世界潮流,用中国精神表达中国愿望,用中华元素体现中华声音,无论是思想高度还是语言优美,皆是难得的好韵文。”签名的书法长卷将于元旦前夕通过适当途径赠送给联合国,以传达来自太平洋西岸的新年祝福。
在时代的感召下,当代大学生不仅关注中心,也不忽视边缘; 而更倾向于创造的乐趣;厌恶徒有虚名的形式和毫无意义的重复,倾向生气勃勃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差异;不再纯粹膜拜文本,而是自我解读和领悟;不再盲信所谓的真理和权威,而是相信创造与独立;不再被动地继承传统或盲目地反对文化,而是主动地去甄别和选择,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为营养,接受现实的风雨和阳光来生长文化;不再祈求彼岸的拯救,而是抓紧此岸的每缕阳光;不再在虚幻的想象中企望幸福,而是在现实的追求中体验幸福。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公所谓的少年和责任,正是我们当下大学生群体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鲁迅先生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只要脊梁不弯,没有扛不起的山”。而大学生正是“铁肩担道义”的“铁肩”和“脊梁”。这道压不弯的脊梁,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家庭的,也不仅是社会国家的,更是时代和民族的。胸怀千秋伟业,少年壮志不老。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