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邵群玉 王含月
“宁远舟这个人物复杂、有层次,会激发出表演创作的很多可能。”11月28日,古装传奇剧《一念关山》播出,刘宇宁在剧中饰演六道堂堂主宁远舟,与任如意(刘诗诗 饰)等人一路并肩作战、披荆斩棘。
近日,刘宇宁接受《环球时报》采访,对他而言,如何用新的角度诠释人物是最大的挑战。谈及网络种种争议,刘宇宁承认会去看也会受影响,但很快就能调整好心态:“角色被关注是好事,只要是中肯的建议和批评我都接受。演员这条路很长,我必须要有把坏事变好事的格局和能力,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我表演上的可能性。”
“激发出表演创作的可能性”
环球时报:初次接触到《一念关山》剧本和角色时是什么感受?如何看待其“反套路”的剧情设定?
刘宇宁:首先觉得“原创+公路传奇”的故事定位很新鲜、吸引人。之前参演的作品大多有原著,我会在研读剧本的同时搜集网友对原著故事、人物的感受和评论。但《一念关山》是原创剧本,宁远舟是个没有被任何观众、网友看到过的角色,他的呈现,第一步是在我的想象中搭建出来的。
而“公路传奇”听上去就很有意思、特别带感,男生从小或多或少都会向往传奇故事,一路携手、一路追击,一步步积累情感变化,加上一路不同景色的画面叠加在一起,视觉和心理感受都变得饱满起来。
当然,最触动我的还是宁远舟这个角色,他非常复杂、有层次,从出场的厌倦朝堂、打定主意退休到为了兄弟重返战局,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个人情感的几次转折、兄弟情感的不断加码、以及最后家国大义的升华,这些可以激发出我很多表演创作的可能性。
开播后,我收到很多朋友反馈,也看了不少网友评价,不少观众觉得这部剧很精致大气,能吸引人不开倍速一步步往下看。有人说它“反套路”,可能是因为《一念关山》没有只专注于男女主情感;而是每个人物都足够鲜活丰满,有独立的情感脉络和成长路线,每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都有不一样的解读和诠释。
环球时报:饰演宁远舟有哪些挑战?他和你本人最大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刘宇宁:每次饰演新角色,最大的挑战是不能让他和我以往的角色有任何重合,否则大家会跳戏,如果看到宁远舟的时候,一会想到白愁飞、一会又想到洛铭西,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观剧体验。我想用新的角度和方式去诠释宁远舟的冷面、狠辣、谋略、热血与温暖。
因此,我在前期准备时把宁远舟的经历做了阶段性的切割,也做了对如意、对公主、对兄弟态度的区分,先做拆解,逐步设想,再统一表演调性。梳理过程中,我也捋清了思路,会更多用微表情、眼神去表达人物,而不是采用大开大合的表演方式。里面会有一些“宁头儿式”的小细节,一开始他对如意是不信任的,整个人状态很警惕,但又要把紧绷感藏起来,刻意表现松弛,到后期他俩建立信任后,这种松弛就是真实的了。
不过,设想归设想,在实际表演环境中,一定要根据导演的拍摄、对手戏演员的想法和当下的体验调整,优化成更合理的、更自然的方式,逐渐打磨成角色的本能反应,去掉设计的痕迹。比如每次提醒元禄吃药丸,有担心、掩饰还有故作不当回事儿。这些微妙的差异都是综合了各种情况最终呈现出来的,为了传递给观众最真诚的宁远舟。
相似之处在于我们都有比较清醒、坚定的内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尽全力地做好,而且挺不喜欢麻烦别人的,能自己干就自己干。最大的不同是宁远舟厌倦了明争暗斗,想归隐山林又有不舍;而我才刚刚起步,心态和状态非常积极,想取得更多的进步、留下真正的作品。
“斗笠一戴,大侠归来”
环球时报:如何理解宁远舟对任如意的感情?
刘宇宁:宁远舟对如意最初是不信任的,多次试探,想把她赶走,大家桥归桥、路归路;在逐渐相处中发现,他俩是同道中人,都受过伤想把自己包裹起来,有超强业务能力的同时又有原则和坚守。
从欣赏对方,读懂对方,再到擦出火花……他们的爱情不是情窦初开的懵懂,而是非常成年人式的,历经人生后的彼此认定,是建立在三观契合基础上的稳定的情感关系。宁远舟从不会用身份去判断别人,也一定会打破他们之间的阻碍,双方都给足了对方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份笃定是相互的。
环球时报:宁远舟身上的侠义之气体现在何处?他心中有怎样的家国观?
刘宇宁:宁远舟确实是个很江湖、充满侠义之气的角色,他有不羁的一面,也有重情重义的一面。他的侠义体现在他种种为人处世,明明向往自由无拘的退隐生活,但会为了兄弟的清白重回朝堂、卷入纷争。
他的侠义一是对兄弟的仗义,二是对朝堂仍存希冀、对国家的忠义。这种侠义不会刻意通过某个动作、表情体现,而是举手投足之间贯穿始终,他的在乎和不在乎、底线和宽容在剧情中慢慢渗透。此外,造型和打戏也给角色的侠义之气加了很多分,就像有网友评论说“斗笠一戴,大侠归来”。
其实他一直在拼尽全力为国家、为百姓,被陷害后,那支从自己军队射中背后的箭让他内心对家国、对百姓的爱只能收回心底。但他心里并没有真的放下,开场那一幕,他明明离开了军营,可是始终拖着那口累赘的锅丢不下,那其实是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念想。他劝说公主杨盈的话,就是他的家国观:“不是为了愚忠、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为了让两国百姓少陷战火。”
“把坏事变成好事”
环球时报:现阶段选剧本和角色是否有偏好?怎么看待网上的种种争议?
刘宇宁:对我来说,有戏演就很开心。有可能的话,希望尝试一些复杂、有难度、和以往不一样的角色。我不会抗拒类型相似的角色,毕竟在相似的角色上创作出不一样的感觉,也是一种挑战。
其实网上的争议我都会看到,用一分钟时间难过,然后更多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我觉得只要是中肯的建议和批评我都接受,我会努力改。其次,角色被看到、被关注是好事,没有讨论可能比被黑更可怕,但不代表黑红也是红,这是两码事儿。在我看来,基于角色的探讨和争议,会给演员的表演提供新的思路。
演员这条路很长很长,如果每天把精力用在老想着怎么解释“不是这样的”,我走不了更远。我必须要有把坏事变好事的格局和能力,才能演到更多我想演的角色,让更多人看到我表演上的可能性。
环球时报:目前在影视和音乐作品花的精力占比?新的一年有什么工作计划可以跟大家分享?
刘宇宁:目前是兼顾的,一边拍戏,一边筹备新专辑、录OST。唱歌和表演都是真情实感更打动人,这种共通点让我在演唱中更懂得情感的表达,也能让我在表演中寻找更好的节奏和韵律感。明年上半年会一直在剧组,下半年计划发行二专、开二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