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截至2020年8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实现稳步增长。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各地铁路官微也开始“各出奇招”,通过微博传递铁路知识与乘坐贴士,展示科技发展,讲述“铁路故事”。本文将聚焦于“铁路发展”这一主题,对铁路官微发布的视频、图文以及相关话题进行深度分析,探查政务官微如何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官微特色,服务人民群众。
【案例分析】
领略铁路的“过去和未来”
一条铁路从无到有,蕴含着当地交通完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铁路的未来更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与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诸多盼望……@西南铁路 通过图文、视频,将铁路的“前世今生”展现在网友面前,既让网友感受到铁路建造的不易和艰辛,又看到铁路未来的发展与城市生机。
@西南铁路 通过视频介绍了苍溪站的历史。2015年底,伴随兰渝铁路的分段开通,革命老区苍溪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苍溪站成为75万山区人民联接外界的崭新窗口。此外,官微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展示了宝成铁路如何打破 “蜀道难”的历史局面,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灵魂”,带领西南人民奔向幸福的新生活。
科普铁路知识 做出行“手指百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铁、动车成为了许多人出行的第一选择,铁路官微结合专业通过风趣幽默的视频图文科普铁路知识、提供乘坐指导。
@长三角铁路 发起话题#上铁出行常识#和#小编带你看上铁#,介绍和科普高铁上的各种设置,比如为什么高铁没有E座、机车鸣笛语言代表等。通过动画科普铁路中的小知识,让网友更加了解和理解铁路工作。
同时@长三角铁路 为民众乘坐高铁提供服务指导。比如候车站里免费充电的候车座椅在哪里、在高铁上遗失物品怎么办。通过真人演示为网友提供详细指导,让网友在乘车时能够迅速找到提供服务的设置或人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网友各类乘车难题。
最美铁路人 打造基层工作群像
据国家铁路局官网消息,2021年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94亿人次, 货运总发送量达到4亿吨。这份“铁路出行成绩单”的背后,“铁路人”功不可没。
@中国铁路 发起#最美铁路人#话题,通过视频讲述了一个个敬业勤劳的“铁路人”故事,话题获得超过1500万阅读量。@中国铁路 通过一个个典型人物展现“铁路人”的工作,有22岁即荣获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的轮轴装修工刘晓燕,有坚守在慢火车上的乘务长“大凉山最美索玛花”阿西阿呷,有助力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点子大王”孟照林,更有平稳操纵诠释中国速度的高寒高铁司机邢云堂……“最美铁路人” 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了一条条最美铁路与优质服务。
【传播分析】
微热点显示,自2021年1月1日至6月23日,全网与“在路上看中国”相关内容达到18万余条。全网信息量峰值出现在6月1日,当天共有将近5万条内容产生。
从热词上看,“岗位”“保障”“检修”等词的出现,体现了网友们十分关注铁路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而“充电宝”“实用”“长三角”等和日常乘车有关的词汇也频频出现,说明网友们对于铁路官微乘车知识科普的关注。
从表情分析上看, “点赞”“爱心”成为网友转发和评论该活动时使用最多的表情,可以看出网友们对铁路工作的肯定和赞赏。 “狗头”“哇”可以看出网友们对于铁路官微一些幽默有趣科普的关注和肯定。
从地域分析上看,福建、北京、浙江三地的网友较为活跃,输出信息数较多。
从评论分析上看,39%的评论表达了网友希望中国铁路能够越来越好;21%的评论表达了网友对一些铁路服务指导的肯定和赞赏;20%的评论表达了网友们对铁路人的感谢和敬佩;最后20%的评论是网友点赞铁路科普。
【案例点评】
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无论是@西南铁路 通过新媒体构建一幅过去未来的宏伟发展蓝图;还是@长三角铁路 通过微博话题将知识科普和服务指导信息集合起来,系统且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铁路知识,为网友提供全面的“乘车指南”,极大地便利了网友的乘车体验;抑或@中国铁路 展示了全国各地“最美铁路人”的动人故事……我们看到在今天铁路官微将“新媒体+政务服务” 进行充分融合与创新,让出行信息搭乘高速列车跟随铁路发展的脚步在新时代构建更智能、更贴心、更安全的出行生态。
(封面源自网络)
数据说明:本报告由铀媒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微热点、新浪舆情通、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本报告,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