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 282
【茶之话 46】
「茶经 45 」——第五章《茶之煮》
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
【《字书》并《本草》:饽,茗沫也。蒲笏反。】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
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苑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
解释:
喝茶的时候,将茶汤舀入碗里,应让“沫饽”均匀。
【《字书》和《本草》说:饽是茶汤的沫。蒲笏反这句找不到译文...】
“沫饽”是茶汤的精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花”的形状,像圆形池塘上浮动的枣花,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还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
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在水沸腾时,浮于表面的一层厚厚的白色泡沫,像积雪一样白洁。
《苑赋》中说“明亮似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
衍生阅读:
唐代用釜煮茶汤,煮好后用瓢来分,一般一釜之茶可以分成五碗。
分茶时一定要注意沫饽的均匀,不可厚此薄彼。
分茶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讲究技艺手法。
分茶时要使茶汤汤花在短时间内出现瑰丽多变的景象,这种景象的出现,一靠“搅”,二靠“点”。
注水时,茶壶与茶盏相距多远,用何种手势,茶壶壶嘴是什么造型,都会影响沫饽的形状。
在唐末宋初,已经有丰富的分茶技巧。有一些分茶高手,更可以使花盏表面出现类似国画的图案,或山水云雾,或花鸟鱼虫,因而此种茶汤也被称作“水丹青”。
图文源自
13扒道 涂山小茶厅說說123茶茶经拾趣·茶之话茶生活生活理想生活季阅读阅读v时代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