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因为是直接盈利单位,所以即便是初级员工,也可以触及商务机/私人飞机。这里的场景主要说了五件事儿:
1、新人融入企业和领导关系的问题。对于关系型金融机构,跟领导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取决于你是否能顺利升职,所以很多人也会理解把服务型的金融机构的经验照搬到对冲基金。在对冲基金中,跟领导搞好关系的确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当然,绝对不会强行要求,这本质是之前提到过的reputation,尊重市场、尊重对手、尊重下属。当然一个不尊重上级的员工也是很难在企业中生存的,因为不尊重他人的人没法儿让人尊重,新人要谨记。
2、新入职没多长时间就可以坐得起私人飞机。这里的私人飞机是拼机,大概几万美元就够了,没多少钱。而有的对冲基金自己有私人飞机,所以员工也是可以薅羊毛的,毕竟闲着也是闲着,还可以降低成本,千万不要以为对冲基金财大气粗就不进行成本管理。但是如果某个带着米其林厨师满世界跑的董事有洁癖的话,基本上飞机就会专用。这得益于欧美私人飞机市场的发达,简单的跟现在专车一样,成熟的会有专门的服务集团。而相对的,国内因为航空管制等问题,所以航空租赁比较方便,比起欧美直飞,毕竟很多航空租赁就是机场的,安排行程方便很多,而且在国内自己养公务机是很不划算的。所以如果有个大佬在国内,专门飞一趟面基,成本基本上往返将近一百万,而如果这个和蔼可亲的少年在欧美的话,一趟往返可能根据机型甚至会到将近一千万人民币的成本。不过完全没有必要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一种交通工具。
3、在获得第一桶金后的心态问题,没到一个财富阶段,心理状态肯定是有一个适应期的。通常会伴随着维护世界和平神马的使命感,或者疑惑自己是不是应得的,这都是正常的。但这种状态不会很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迷失自己。所以性格方面不偏执,都看开些,就很重要。某种层面道德观的确会有帮助。
4、职业发展问题。应该注意到,无论是泰勒还是鲍比,职业路径都不是所谓的常规路径,绝大多熟情况下,所谓的常规路径,上学、应聘、一步步升职这种,是很难出来对冲基金人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行业的大佬会有各种接班人培养计划,因为的确好的投资人是需要有一些素养的,而这些资质,很难通过雇员升职形式发现。鲍比的原型原SAC现Point72的史蒂夫科恩现在也有做这类事儿。都是想赚钱才进市场的,但是真正赚钱,多年后能留下的一定是少数。
5、价值观问题。人生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注意到泰勒最后听从了鲍比的建议,并且很享受这种状态。这都是正常的。是人就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想法。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努力,就很好。
Billions S5
暂时懒惰
这部电视剧一直没点开。有了您的解说,可以看下了。
每天都在被骗真的栓Q
详细解说![[允悲]](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yunbei-a14a649db8.png)
是梨子呀w
带着米其林厨师到处跑的董事
(要素察觉)
米酒要加油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