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 【痈疽总论】
【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
发于【筋骨】间者,名(疽),属【阴】;
发于【肉脉之间】者,名(痈),属【阳】;
发于【皮里肉外】者,名曰【疡毒】;
只发于【皮肤之上】者,名曰【疮疖】。
凡痈疽阳盛者,初起焮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证也。
【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
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证也。
【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微焮不热,色不甚红,此证属险。
若能随证施治,不失其宜,则转险为顺,否则逆矣。
【五善】者,五善之证也,诸疮见之为顺,则易治。
【七恶】者,七恶之证也,诸疮见之为逆,则难治。
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见三善者,则必生;见四恶者,则必死也。
医者于临证之时,须详察色脉,宜温者温之,宜凉者凉之,
宜补者补之,宜汗者汗之,宜攻者攻之,庶有济也。
然【外证】痈疽,犹如内证伤寒。
善治伤寒,则杂病无不易治;能疗【痈疽】,则“诸疮无不精妙”。
盖以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