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知博主梦龙被疑中外用料不同是双标吗联合利华称梦龙事件是无妄之灾 在很多的领域,都有一种误区叫做“先发者惯性”。
当这些先发者起步时,整个市场确实是一片蓝海,稍微引进点所谓国外技术、弄点国外理念,亦或者找几个“海龟”当高管,就能将其他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而且别人卖一件产品最多赚1毛钱,先发者可能利润率高达200%、500%、1000%。
这就造成了先发者很容易躺平,毕竟钱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必要去努力。
如果说一个行业的发展几十年保持固化,那么这种思维未尝不可,毕竟我也是看到这个题目下面的回答,才知道连个冰棒都有粉丝的。
品牌口碑建立起来了,确实容易让长期顾客产生感情。
但前提在于,行业长期固化。
这明显不符合国内的情况。
没错,梦龙这种产品在90年代进入国内时,那真是跟KFC并驾齐驱的高档奢侈品,我们这种乡下孩子别说是吃,连看都没机会看上几眼。
但现在国内关于冷饮这块儿的发展,早就已经达到极为成熟的地步,只要你愿意多花钱,一定能够吃到极高质量的冰激凌。
别的不说,哈根达斯都也不再是当年那种光听名字就觉得吃不起的玩意儿(00年代还曾经有上海朋友因为吃到哈根达斯而激动地改了QQ签名,现在谁还会这么做)。
但先发者们由于长时间享受着不思进取的回报,因此即便到了2021年的今天,依然认为梦龙是一种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带给中国人民的福利,中国人民应该永远感恩戴德下去。
也因此,当自己的品质达不到预期要求,引发危机公关时,这些人根本就想不到是自己有问题,反而第一时间怒斥消费者“忘恩负义”!
我坚定地相信,曾先生和他的团队们,是真心觉得委屈,真心觉得无法理解,中国消费者怎么就不愿意老老实实买单了呢。
但我也坚定地相信,如果他们再不扭转这种观念,产品成为市场上的others也不过是转瞬之间。
毕竟当品牌神话戳破之后,梦龙其实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前些年,就连三星这种真正有技术的品牌,都因为傲慢与偏见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何况是一根贵的要死,也并没有比别人更好吃的“冰棍儿”呢?
我觉得,各行各业的先行者都应该认真思考梦龙这次公关危机,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隐患,是不是某天一旦暴雷的话,就直接从天上跌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