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发布时间 :2021-08-21 09:06:50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对于中医废存问题争论的核心焦点之一就是“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和“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都是中医伪科学论的持有者和推广者。
中医到底该废还是该存,清华大学刘兵教授似乎一语道破个中缘由 “我们这些人都不过是采取了一种以西方主流科学为蓝本的科学主义的立场”,并说,“迫切需要改变的,实际上首先是一个立场的问题”。
要摆清立场,必须先明确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
事实上科学划界也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很多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划界标准。
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绝对标准,到库恩和拉卡托斯模糊了划界标准,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标准,直至现在的多元标准,有着非常清晰的内在发展理路。
自历史主义以来,科学哲学家通常承认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没有绝对的划界标准。
但“没有绝对的划界标准”并不意味着“没有划界标准”。笔者认为,划界标准的最新发展 ,就是希望在历史和社会的情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多个视角寻找符合历史和社会需要的划界标准,从而拒斥伪科学。
坚持科学和非科学规定硬性划界标准,无异于在为科学设下普罗克拉提斯床。
争论的误区——科学并非真理的化身
在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大力倡导下,科学在中国获得比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更高的社会文化地位,正如胡适所说,“这 30 年来,有一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至尊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作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罗蒂在《科学作为亲和性》一文中说道:“在我们的文化中,‘科学’‘合理性’‘客观性’和‘真理’这样一些概念都搅在一起。
科学被看作是在提供‘硬的’、‘客观的真理’。”由于人们总是把“理性”和“真理”、“科学的”和“客观的”看作是同义词,所以他们“总是把追求‘客观真理’与‘运用理性’相等同,因而把自然科学看作是‘合理性’的典范”。
这种看法在人们的头脑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判断一切文化形式或成果是不是“正确”、是否称得上是“真理”,都必须看其是否是“科学的”。
所以,罗蒂指出,自从启蒙时代特别是自从康德以来,自然科学就一直被看作知识的一个范型,文化的其他领域必须依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因此,废除中医论者提出的“中医不是科学,应当废除”的论断在前提上就错了。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