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碰撞交流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展 中,有4组晋唐时期纺织物,均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 新疆地区常年干旱,降水少,雨水不宜存积等独特气候因素,使得墓葬中的纺织品得以大量保存,质地多为丝毛棉麻,出土纺织品有锦、绢、绮、缣(jiān)、染缬(读xié)、刺绣等。
今天,我们来介绍染缬这项手艺,这是一种染色显花的织物。当时使用这种织物的人不多,所以出土数量较少。这件豆色蜡缬绢中的“蜡缬”就是蜡染,它透过镂空了的花版,将蜡融化后印到织物上,经过浸染处理,再将蜡迹洗净,于是便会显出轮廓清晰的花纹。
这件豆色蜡缬绢上的花纹是由大小相同的圆形几何点联结排列,形成大几何骨架,骨架中填以花卉等纹样,联珠纹在当时的西亚、中亚十分流行,有人认为这是外来文化对染织图案的影响,在我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博热展 小众宝藏博物馆 国潮东方美 资料来源(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