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记 我的评分:昨天放了部《淘金记》...

发布时间 :2021-09-30 13:42:57
淘金记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昨天放了部《淘金记》,以前接触卓别林都是零零散散的影像片段,这是第一次从头至尾完整的观看他的电影。嗯,不愧是他,整个表演精妙绝伦,多次在其它地方看到的经典吃鞋桥段、桌上小面包舞的桥段皆出自这部。
结束后和朋友们聊了几句,戏文专业的学弟说:“表演是挺好的,但是无声的话,可能会让观众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就想到技术发展对观众口味的影响。学弟的看法以今天大多数观众的接受程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放在当时人——上个世纪20年代的观众——身上就不太准确了。爱因汉姆在1933年发表的《电影作为艺术》里描述过那时人们对无声片的感受:“看无声片的人,只要不心存偏见,都不会对无声这一点感到失望”、“人们把电影的无声视为理所当然”......可见当时人观看默片是毫无阻力的。
而今天的观众(包括我在内)早已被各种高超的技术给养“懒”了,越来越耐不下性子来思索意义,于是声画信息传达得越直接越浅俗观众越喜欢。正如徐皓峰在影评集《刀与星辰》里所说的: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白银时代的梦,白银时代是人才济济,庸俗的势力没那么大。电影的白银时代是'默片末期',当有声片即将发明,默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做默片导演的几乎都是英才,拍出来的几乎都是好片子,因为没有视觉才华的人几乎都被淘汰出局。
能选优的时代,肯定是好时代。而人类的大多数时代是保庸的,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果然有声片发明后,审美倒退了十年,电影口水化了,庸才们都回来了。”

所以,媒介的变化,是会影响观众口味的。

我个人认为,技术进步与艺术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相互决定性关系,但耐下心来不要开倍速地去凝神细品一部影视剧还是很有乐趣的,虽然这样做在这个快速的时代看来是如此奢侈,不过我们真的就甘于只追求廉价的快感么?
(PS:事实上我们昨天看的版本应该已经是后期加了一些旁白的,我猜在那些正统的维护默片的评论家眼里这一定是狗尾续貂之举😂 )
文学读书

热门评论

停云室
停云室

没有语言的艺术我好像都很难接受。国外那种靠人物出洋相搞笑的喜剧我实在笑不出来,只有语言才有这种力量[加油]

风宇小混子
风宇小混子

我还好[允悲](老师小时候不看猫和老鼠么[doge]

风宇小混子
风宇小混子

回复 停云室:那,建议看四川话配音版[doge]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