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虚无
萨特看着眼前忙碌的服务员,又看看自己眼前的杯子,问自己:我们说“这个服务员是一个服务员”和说“这个杯子是一个杯子”,这两种说法是同一回事么?他感到大不相同!说这个服务员是服务员并不是注定的。如果这个人下班了或者离职了,他就不再是一个服务员了。
一个人是什么,这是可以改变的,但杯子就不同了,杯子不能改变自己,它被判定为一个杯子,别无选择它就是一个杯子。
区别这两种说法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意识 萨特为此苦思冥想,他一直琢磨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一句话: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就是意识有对象性,那么意识本身呢?就是什么都不是,纯粹的意识本身就是虚空!
有点像空荡荡的容器,需要被填充之后才能成为什么。一个杯子里只有倒进去了什么,我们才能说它是一杯水,一杯酒,一杯牛奶或者是一杯咖啡。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当有什么内容填充进去之后,人才获得自己的本质。所以人并没有什么预订的本质,它的本质是“有待形成”。
萨特说:人的存在根本上是虚无,这赋予人一个永恒的需求。你可能听过一句话,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同样的,人也厌恶虚无,厌恶虚无背后的缺失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总是需要去填满自己的虚无,去获得某种本质。
徒劳的激情
作为人,我们永远无法填满自己的虚无,用萨特的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我们的“存在结构会溢出所占用的对象”没有得到的时候当然不满足,得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满足。作家王尔德有句名言,“生活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所以说“人是一种徒劳的激情”,总是有一种激情推动我们去占有,但我们希望得到的那种满足其实永远无法实现。
萨特 哲学
人生哲学 哲学思考
生活哲学 深度思考 #思维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