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痰证?《黄帝内经》...

发布时间 :2021-12-18 18:45:03
何为痰证?
《黄帝内经》以前未曾明言,仅有类似于痰证的一些描述,并有与痰证同类的“饮证”的记载。
至汉代,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将“饮”列为一类病证,并首提“痰饮”之名。然其所指痰饮乃“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似属今日之泄泻,西医所谓结肠炎之类。
此与痰证尚有差别,至少非痰证之全部也。
至明代,张景岳则对痰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指出:痰有虚实。但仍未将痰作为病因来看,认为痰只是五脏病理失常的产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今人对痰开始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但常人所云之痰,则或仅指咳嗽而出、质黏如浆糊者,乃西医所谓气管中之分泌物。此两类固属于痰,但亦非痰证之全部也。盖咳嗽而出者、泄泻而下者,虽属于痰,然痰乃不限于此。
所谓痰者,除咳嗽、便泻之黏浊物外,凡属过剩或非正常之黏稠液体皆是。除此之外,更有藏之于内脏隧道之中,视而难见其体之痰。
大约而言,凡体内由水谷之质合而成之者,具黏腻、混浊之态或污秽如粥者,有淹滞、流而不畅、阻滞留恋、痞塞不通之性者,皆属痰也。
由以上所列诸痰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是为痰证。痰证之痰或内藏于体内。
或可从体内自出,如咳嗽、呕吐、泄泻而出者;
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查知,如血管中之过剩胆固醇、胃中之过多黏液滞留、筋旁之囊肿;
或为诊察所见,如舌苔腻、面油污;
或从脉象推理而得,如脉滑濡——以痰之体本濡滑也;脉滞——以痰之性本滞涩黏着也;
或从临床表现得知,如脘腹痞满——以痰性滞涩黏着,易致壅阻淹滞也;如肢体酸沉——以痰得凉易降,而其体淹滞重浊,其性缓重也,故伺外而察内,由象而得形,见证而悟理,以类而推之,格物而致知,则痰证诊断不难也。

热门评论

卡西nemo
卡西nemo

图片这是什么药?

传统中医药马强
传统中医药马强

健脾祛湿的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