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住宅6000年》,觉得越原始的住所...
发布时间 :2021-12-19 08:51:26
看《住宅6000年》,觉得越原始的住所,越接近核心规律,实用性决定了形态,即使演化到宫殿建筑群,也还是保有最初的要素。
比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和元代流行的工字厅结构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它的圆顶结构,和拱顶无梁殿直接相关,建筑手法也同叠涩法相类。
之所以采用圆顶,是因为在保证体积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它有最小的暴露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御寒风。圆顶在相对小的结构内围起了一个蛮大的空间,一盏油灯就可有效地加热室内空间。
圆顶之间还有拱形通道,前面的圆顶是前厅,后面的圆顶是主雪屋,用于起居,其后部还有半圆形地窖用来储存。元大内常见工字殿,图六。故宫三大殿在明初应就是这样的结构,前殿和后殿,中间是竖廊(演化为方殿,但原本应有廊道相连),后殿后部还有附属的小殿(图七为根据台座推理图,今保和殿位置就是小殿)。
雪屋的拱形通道比较低矮,且地面低于主屋,以进一步将进来的冷空气减到最少。门口还有挡风堰,这和影壁异曲同工。
另外热带雨林地区还有一种公共居所,先是锥顶圆形的大屋,由于木料有限,往往会是面包圈状,当初锥顶的排烟口,就成了天井和庭院,也就是类似福建土楼了。这是一种添加成长模式。有多个家庭共同居住在这个大屋里,每个家庭会搭建属于自己的部分,中间是社交公共区域。两立柱之间就是一个家庭,虽无隔间,却尊重家庭空间的隐私。图四五。
何奕Hoyik
最后一图是在哪里?
士夫5376
东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