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合涧桥边的山门,即为唐代的...

发布时间 :2021-12-28 22:30:43
灵隐合涧桥边的山门,即为唐代的“灵隐天竺寺门”。在灵隐、天竺各寺肇建之初,诸寺均共用此山门。南宋《咸淳临安志》载“景徳灵隐寺”条目下言“灵隐、天竺两山由一门而入”。南宋《武林旧事》卷五:“灵隐天竺寺门,俗呼‘二寺门’。袁居中书白乐天诗:‘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正此也。” 而被呼“二寺门”,是因唐白居易写给当时创建韬光寺的韬光禅师的《寄韬光禅师》诗: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北宋苏东坡亦有诗《赠上竺辩才师》云: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诗中的“南北”山指南山(天竺山)和北山(灵隐山),因唐陆羽在《灵隐天竺二寺记》中有“南天竺,北灵隐”之言。而“一山门”指的就是灵隐天竺寺门,亦为灵隐、天竺两山共用的山门。

灵隐、天竺诸寺,直到明初,才各立山门:“至明初,诸寺皆画疆分径”(清《天竺山志》)。

消失了的灵隐寺头山门。透过旧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集壮观精美于一体的头山门,以及门上的匾额“灵隐古刹”,下面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三年”。门内的哼哈二将。

山门后有座桥,此桥叫做合涧桥,桥下是两条涧汇合之处,一条是从上天竺流出的,另一条是从灵隐里流出的。合涧桥还在,就在现在灵隐景区检票处旁。

1937年日军入侵杭州,很多市民到灵隐寺内避难。事实上,灵隐寺成为灾民收容所后,随后客堂、伽蓝殿、东山门及梵香阁都失火被焚。在战乱中,寺里僧人生活无着,更无力修复寺庙。按此推断,照片上的山门应该就是抗战期间焚毁的灵隐东山门。good🙏老照片历史那些事佛法看世间佛教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