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20

发布时间 :2021-12-29 19:35:15
古为今用 | 清末民初·仿古鬲式铜香炉 Old china -
₯:Medieval times【1900-1920】
·
说起仿古,
似乎是指当今做旧、仿制古代的产物,
可历史上各种仿古的现象层出不穷,
民仿官、官仿官、当朝仿前朝等等,
不在超越,而是靠近即可,
清三代有大量仿制器,
底款上写有雍正仿北宋的瓷器也大量存世,
我虽仿你,
但是仿的大大方方明明白白,
不扭捏不做作,率真可爱。
-
古代器具常以单字命名,
比如琴,特指五弦古琴,
直到诞生了新的琴,比如钢琴🎹,
为了区分,遂在前面加了古字,称古琴,
又如果:奁、簋、觽、釜、篦……
而“鬲”字,单指一类器型,
神奇的是,这个器型和商代鬲字神似,
器型神似字体结构,
古人造的象形文字真是无敌。
-
鬲最早出现的时期,
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
比瓷器还早,在良渚文化时期,
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黑陶鬲了,
在青铜时期时达到巅峰,
它的作用是用来煮饭的炊器,
最初大多都是作为大型器物存在,
后来文人的介入,
在宋元时期开始流行小小的鬲式铜香炉,
这只就是仿宋元时期的风格,
年份大概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
被这只香炉的“形”所打动,
炉身线条圆润,弧线饱满,
口沿为折沿式,有内收凹槽,
法度严明而规整,颇有几何感,
柔软与硬朗的结合非常美妙,
底部的三足式乳钉,
使气质更加生动。
-
最近在b站看了up主小喜做香炉的视频,
颇有感触,眼前的这只小香炉,
原来需要经过这么长时间去打磨才得以成形,
而制作用的方法竟然是传统的“失蜡法”,
青铜时期的脑洞让人叹为观止,
想起无数次站在湖北曾侯乙展厅,
看一件2400年前用此工艺做的鼓基台,
不时浑身泛起一层鸡皮疙瘩。
-
铜炉不大,直径8cm,高6cm,
放在柜台上,当暮色渐临时,
光影夺走了炉子的面部光线,
“鬲”式炉的线条渐出,
远远地驻足凝视它,就很美。
-
📷 奥林巴斯Olympus E-M10 II

古董 铜制香炉 失蜡法 古美术 绿洲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