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重建,关键在于管理十二强还剩...

发布时间 :2022-03-26 15:31:04
国足重建,关键在于管理

十二强还剩下与阿曼的最后一场。但既然已经出局,作为深切关心国足的球迷,与队员们一样痛彻心扉。为了国足的振兴,也想从自己的视角对于国足的十二强赛做个总结,仅供方家参考。
一、国足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九场比赛的直播,我没有耽误一分钟。从直观感受判断,如果从体能、个人技术两个方面衡量,可能应该在第三四名之间,也就是完全有可能占据今天澳大利亚的位置,有机会与另外一个小组的第三争夺一个世界杯的出线权。这里只是观感,真地拿不出数据,而且个人认为本次十二强赛的数据又根本不能代表国足的真实能力。比如昨天与沙特一战,多半场的零射门、上半场28:72的控球时间,都很难说代表国足队员的个人能力。场上所展现的只是表面的一部分,根本的因素往往在内里。

二、国足表现为什么如此糟糕?
虽然事物的成败得失往往由系统性的综合原因决定。但个人认为,国足十二强战成绩糟糕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球队的管理。其核心自然体现在主教练身上,但主教练的任用也是关键的管理要素,所以足协更需要深刻反思。
我们先观察主教练。
李铁携预选赛名望率队角逐十二强实至名归。但足协赛前一张五年的合同原意在表达信任,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李铁毕竟年轻:首战澳洲,战前信心满满,开场倾力猛攻,试图一口吃下对手。勇气可嘉,但球员毕竟不是机器,整个的节奏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大败;次战东瀛,毫无信心,半场下来零射门,也算开了国足先例。两场被媒体评价为先倨而后恭,但球队和球员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武圣人告诫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但我们的国足距离这个标准远得实在不仅仅是时间距离。之后就是与媒体与球迷一系列的不开心,这样的心态已经让李铁和媒体开始固执地较劲,心思很难完全放在足球本身。一名不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主教练,又怎能帮助球员做好心理调适?一个不专注的主教练,如何能让队员专注于比赛?
再说李霄鹏。李铁仓促下课,李霄鹏被临时动员上阵。一战东瀛负于日本,再战越南又创纪录堵了春节。媒体和球迷蓦然发现当初的“换李铁”竟然换错了,于是自觉到李铁的微博前道歉。李霄鹏的问题其实同样出现在能力上。仅从昨天与沙特的比赛看,541的阵型已经摆出挨打的架势,春天输给越南的国足队员在媒体和球迷的声讨中已经有了惊弓之怯,主教练的阵型又明显地告诉球员我们还要做好输球的准备。场上的一盘散沙和半场28%的控球时间、多半场的零射门,都说明战术安排的失败。像下半场戴伟俊那漂亮的过人,却根本没队友接应,失望、懈怠和绝望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的。如果主教练有勇气换个442,也许局面永远不会那么难堪。
我们再说足协管理层。
主教练的一切问题其实都应该由足协承担,因为人是足协选的。假如不与李铁签五年的合同,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换主教练,依国足的传统,往往是在换教练后能够踢两三场好球(原因也值得思考),说不定现在能够挤掉袋鼠军团。如果当时李铁和媒体斗气,足协能够及时去理顺关系,对李铁这名年轻教练进行合理的情绪管控,也不会后面的尴尬。可是,事实是直到这种矛盾无法让国人理解时,足协又撕毁五年合同让李铁负气下课。事情没有如果,只有叹息。甚至李霄鹏的任用,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李霄鹏善于处理与媒体的关系。这样的教练选拔视角又是怎样的业余?

足协对于国足队员的管理也难让人满意。弃重金挂印而去的里皮为什么会那样愤然拂袖?发挥不稳定其实始终是国足的隐患,包括春节对越南一役的溃败根本问题也在于场上球员缺少专注。是什么导致球员身在场心不在场?原因再复杂,这个问题都需要足协和领队帮助主教练解决。
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归化球员的政策。这些政策出台的时候做过深入的论证吗?耗去如此多的资源却这样尴尬地收场,又应该由谁买单?
23岁以下国奥也在西亚练兵,孩子的活儿真地不细,但昨晚中沙之战中他们的呐喊都在向我们传达着希望的讯息。他们不应该总是垂头丧气的离开球场。
国足的管理,到了必须提高水平的时候了。个人认为,这才是关键。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