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呼吁:需在2025年前实现自然融资翻倍

发布时间 :2022-12-02 10:45:00
【环境署呼吁:需在2025年前实现自然融资翻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在1日发布的第二版《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中指出,在全世界即将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开磋商之际,用于自然的资金仍然不足;到2025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资金流量需实现翻倍。

报告强调,要想将升温控制在1.5°C以下、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在减排、养护自然以及可持续消费生产方面采取重大而紧迫的行动,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综合应对一系列挑战的机遇。

然而,目前每年流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资金仅有1540亿美元,还不到2025年所需的每年3840亿美元投资的一半,也仅为2030年所需投资(每年484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在我们向2050年净零排放过渡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调整所有人类活动的方向,以减轻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压力。这就要求政府、企业和金融界大力加强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投资,因为对自然投资是为了保障子孙后代的未来。”

报告同样提醒,各国政府为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采取了许多短期措施,同时忽略了大自然是众多经济体的支柱这一事实,而这将在未来几年为当代和后代带来更大的代价。

报告强调,来自公共部门的“环境损耗”型资金流量比当前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投资高出3到7倍。在能源领域,对环境造成伤害的补贴金额最高,每年估计约为3400亿到5300亿美元;而在农业领域,这样的补贴每年也达到约5000亿美元。

因此,需要重新调整这些资金的用途,同时将“自然向好型”的必要性置于经济政策、商业和投资决策的核心。

环境规划署特别强调,在该报告发布后的一周,世界各国政府代表将齐聚加拿大蒙特利尔,共同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届时,他们将努力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寻求到2030年阻止和逆转自然环境丧失。

与会代表将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包括调动资源以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投资。

阅读原文:网页链接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