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中国甲胄涡纹来历
(网络各方搜集资料,非揪死理考据,看官可以且看且指,但勿人身攻击)
一、释义:
我们的雕塑甲胄和实物兜鍪(头盔)中都常伴有涡纹图案(见图一:甘肃馆藏穆泰墓出土唐代彩绘天王俑胸部纹样、图二:江西馆藏大洋洲镇商代大墓出土青铜胄两侧及眉心纹样),涡纹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奴隶社会时代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后来也有勾云纹、兽面纹等种类(见图三:私人藏明代和田青白勾云纹玉璧、图四:上海馆藏春秋早期变形兽面纹铙)。
二、心宿演化说
部分钻研的小友指出这一文化元素应该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心宿图案,即古人认为星宿即青龙七宿(见图六:东方青龙七宿图,也作苍龙七宿)与人的心脏所共通,进而演化的一个漩涡状图案。《史记•殷本纪》中商纣王曾言:“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可见那时候的古人对脏器已有了比较粗糙的了解。并且在商周时期的众多文物器皿上都有类似的图案。(见图七:国家馆藏湖南省宁乡县古寨出土商代象纹铜铙、图八:国家馆藏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青铜鸮纹样)
三、水源演化说
部分资料也显示中国江南许多桥梁上的图案都是这种旋涡(见图九:上海罗店清雍正年间重建光绪年间修缮大通桥石栏纹样、图十:河北省赵县隋代赵州桥中段龙须雕刻纹样、图十一:福建泉州馆藏明代泉州府商船巴纹标志),且往往在桥的正中间,在很隆重、很神圣的地方。可见这种观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水乡。这样的图案在日本和韩国也有(见图十二:日本鸟森神社的巴纹),日本也称巴纹,但日本学者一说是咬尾巴转圈的动物,一说指中国的巴蜀地区。
四、后记
在漫长的历史中,涡纹与后世的一些外来元素也多加融合,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纹样,
如:金刚如意头饰等等。
五、题外
由心宿说来看:中国古人把所有的想法归结为心,所以叫心想,也祝愿大家在来年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