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①个关键的转折点
发布时间 :2022-12-24 19:20:13
我个人来总结一下2019年12月以来的一些关键转折点和标志性进程、事件。
0、2019年秋,美国大量爆发“白肺”,被称为“电子烟肺炎”。
1、2019年12月,从武汉海鲜市场患者出现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继先于12月26日发现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并无人知晓一种新冠病毒日后会改变这个世界。但当时临近新年,加上又要开会,还要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气氛,所以各方的做法是轻视+侥幸+捂,主流话语是“未发现人传人”,后变成“有限人传人”。
2、中科院武汉病毒于1月2日测得新冠基因序列,并分享给了世界卫生组织。钟南山院士于2020年1月20日赴武汉,指出存在人传人,【是第①个关键的转折点】。经历了短暂的物资短缺后,抗疫物资得以大量生产;全球华人也都在各国彩买抗疫物资捐助国内;我国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捐助。
3、武汉在全国支援下以封城之法抗疫,这期间出现了快速建造的定点医院、方舱,中西医同心合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医护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武汉给予TA们最高礼遇,全国人民信心大振,中国优势尽显,【这是第②个关键转折点】。
4、2020年5月之后,全国基本转入常态化防控,很少有大面积封锁措施,疫情呈散发状态,均可被快速扑灭,可能99%的人生活都没有受到过大影响。中国工业优势充分发挥,外贸高速增长,集装箱一箱难求,成为全球抗疫的大后方,顺差处于历史高水平,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引来他国的羡慕妒嫉恨。同时,国外疫情却越来越严重,英国等国家的“群体免疫”路线失败,这是一次极大的挫折。不仅如此,还不断有新的变异株产生。
5、2021年初,开始全国的疫苗注射。当时各方比较期待疫苗可以终结疫情。但很快发现注射后抗体水平下降较快,下半年开始推行第三针加强针。虽然后来张文宏教授表示“这是最后的冬天”,但我们依靠疫苗走出疫情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这是第二次重大挫折。
6、2021年7月29日,张文宏教授发微博,表示要“学会与病毒共存”。或许有意,或许无意,这句话被大量传播、各种解读,前卫生部长高强撰文表示绝不能与病毒共存。自此,虽然疫情仍总体可控,但共存派和清零派逐渐分野,【这是第③个关键转折】。
7、2022年1月8日,天津遭遇首次Omicron疫情,成功处置(但未引起足够关注)。2022年2月,北京举办冬奥会,作了精心准备,全程闭环管理,疫情完全未扩散,成功地实现了“既要又要”(这一点可能使各方对控制Omicron有了极大的信心)。香港疫情爆发,医疗挤兑、死亡甚巨,其状尤惨,引起了大陆的警惕,缓解了“病毒在弱化”的说法。
8、2022年3月,上海“精准防控”失败,疫情迅速扩散,不得已封城两个月,全国15省3.8万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感染60万人,全员核酸成为常态。期间上演了无数人间怪诞剧,上海自始至终未划一个高风险区,引起各方质疑,因此由上海出发至其它地方,健康码也不再被相信,各地投入大量资源防上海疫情扩散。上海最终勉强清零,但经济损失巨大,疫情扩散至18个省市自治区,给其他各省市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无症状”一词的模糊内涵,为后来的疫情数据带来污染。令人不解的是:事后没有追责。上海保卫战的惨胜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议:该防疫,还是该放开?【这是第④个关键转折点】。
9、6月18日,张文宏教授为通讯作者在中国疾控周报发表论文,数据是仅4%的患者有发热症状。6月28日起,实施第9版防控指南,入境管控由14+7缩短为7+3,自此,外松内紧局面形成,【这是第⑤个关键转折点】,也应该是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不断的外输压力下,内防疲惫。面对不断增加的阳性数量,为了达到“清零”目标,很多地方只能层层加码,出现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不细致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的公众配合度下降。江浙对上海严防死守,特别是浙江,采用了严格的落地检政策、常态化核酸检测、对有关人员果断赋黄码和严格的场所码政策以加强流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落地检政策在各地推广(但仍有漏洞,这后来导致了郑州的疫情爆发)。而新疆急于恢复旅游,加上人员结构、习性复杂,大量旅游者于暑假旅游季挤在新疆,新疆疫情8月爆发,同时,兰州、内蒙等地也大面积爆发,且最终在长时间、大面积封控的情况下均未能成功清零;各城市疫情在国庆节后轮番爆发。大面积此起彼伏的疫情和迫不得已的封控措施让经济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防控一线疲于奔命,特别是9月18日贵州一大巴转运隔离人员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27人死亡,强烈刺痛了公众的神经。由此产生一种新的说法:“Omicron是防不住的”。同时,10月起外贸额开始降低,各地负担日益沉重。出现个别地区核酸造假乱像。
10、第⑥个关键转折点:2022年11月11日,颁布了新20条,要求精准防控,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成都疫情变得可控,重庆爆发。而江浙沪闽等省还防得不错,有成功的经验,说明Omicron也是可以被防住的。但很遗憾,20条并未选择修补防控漏洞,而是选择了进一步放松,很多人表示了遗憾,并对于其效果表示不乐观。2021年还热闹的双十一静悄悄。
11、第⑦个关键转折点:11月13日,石家庄市发出《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谈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暗示了卸责的可能;11月14日,石家庄开始关闭市内免费核酸检测网点,抢跑躺平,虽被批评后纠正,但这使得公众对于防疫的态度进一步发生分歧,上下齐心抗疫的思想被进一步分裂。
12、第⑧个关键转折点:11月24日,乌鲁木齐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造成10人遇难。在疫情防控最为吃紧的阶段,在官方未作及时调查、澄清的情况下,各路自媒体发出各种猜测,公众误以为是防控锁门造成了这些遇难者无法逃离火场,加上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不当言论与态度,大量生活因防控受到影响的人积蓄已久的怨气被引爆,出现A4纸事件,并有各地串联的影子,许多自媒体要求立即停止一切防控措施,声称新冠只是小感冒,新冠不会死人,但封控会死人等等。虽然后来有人还原了事实,证明该楼并未被锁门,但被这些声音淹没掉了。一些新的话术形成,例如“你可以把自己锁在家里一辈子”、“你可以不干”。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下,有人开始殴打防疫工作人员、污名化防疫工作人员,各地出现不配合防疫工作的人。Omicron弱化论进一步传播,特别是广州官方信息反复强调,90%感染者无症状,16万阳性,只有4个重症,无一死亡,并于11月30日突然宣布完全放开防控,超一线城市的防控解除拉开序幕。这是一段思想、政策、舆论非常混乱的时期。
13、12月1日,辽宁锦州官方推文,谈及“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2022年12月7日,新10条颁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虽仍提及防控,但明眼人都能读出“躺平”二字(这一次只是二十条的加速器,而不是转折点)。各地被强令立即撤掉落地检、停止防控,锦州被部分人围攻批评,不得已停止了防控措施,这打掉了有些形势尚好的地方想再自行努力防疫的最后希望。但是加速如此之快,清零派和共存派都感到震惊和不解。一次历时三年的战役就此溃败。有人欢呼“疫情终于结束了”,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疫情正式开始了。时代的沙粒,就这样洒向这片大地上的每个人。。。
14、2022年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且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降为乙类管理,相应地,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这是第⑨个关键转折点。
15、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2月27日宣布,实施紧急入境防疫措施,30日起要求由中国入境,以及7天内曾到中国的人士,入境时进行检测。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人士,原则上隔离7天,且将限制中国航班增加班次(这代表着中国放开管制,世界就将与中国无障碍接触的说法只是部分人的一厢情愿)。
以上是我个人凭记忆和个人观点总结的,未必完全正确,特别是对于关键事件和转折点的划分,也肯定会有一些遗漏,大家指正。(感谢大家补充,已作多次增补)
无论如何,这段三年的历史,值得每个人深深地思考。唐太宗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倾注了那么多汗水、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还不能从吸取一点教训或经验的话,那就是白经历了。
紫气由东来129322
时间节点写的很完整,如果是从更客观的角度进行文字描述就更好了,只可惜还是夹带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对一些现象进行描述时,使用了主观色彩明显的词汇。
冰寒
一开始就声明了这一点,最后结尾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个人的。
常暉灰鸽
我就想问问,今年春节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要怎么过![[感冒]](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ganmao-286fc59b6d.png)
冰寒
喜事丧事掺着过。。。
Prairietraveler
那么多在防控期间也感染了的,怎么评价?
冰寒
和现在的数量比,是好几个数量级的差别。
酌饮乐之
为什么会说4%会有发热症状?我们都是百分之百发烧啊……
冰寒
因为。。。我也不知道,要问张教授。
冰寒
回复 Youngphone玩机:我特意和管方舱的师妹确认过了,发烧的比例非常高。
让日子匆忙平淡
总的来说,就是编写第九版的是罪人
改了14+7的是罪人
冰寒
从相关性上来看,这个说法是成立的。
柒戒_四舍五入等于送啊
乌鲁木齐火灾那天只有一句话: 没人追究这个消息的真实度和其中的逻辑是否合理,积聚多年年的误解和仇恨,在人们心中发酵出一种叫做“盼望”的东西,盼望它出事,盼望这事是真的。今天没有这个导火索,明天或后天,总之早晚也会找到别的,来印证心里那句“我早就知道 ”
冰寒
是啊
童心未泯成姐姐
最胶着状态时,还有广东专家新闻发布会说90%无症状,16万阳性,只有4个重症无一死亡
冰寒
对,这条要加上
言不言0909
作为浙江人真的一直觉得我们做得很好,可惜啊……现在身边全是阳性了……
冰寒
刚才有人还问“浙江怎么防得好了?”所以浙江人出来说话了。
写文的闪灵
你只是漏了最重要的一个没说,那就是财政没钱了,上半年31个省市财政均为入不敷出的严重赤字。故意漏掉这一点不说,所有的话都是废话。
冰寒
这个不是转折点事件啊亲!
施主__请留步
冰大,锦州事件也加上吧,击碎了尚存一丝清零意愿的地方政府的最后希望
冰寒
好,和广州一起加上
次郎大人在此
我希望目前只是战术的一个失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各个部门调整后战略上我们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冰寒
这个美好的愿望,相信大家都有。
幸运在身小丸子
广州那次也算转折点包
冰寒
算一个小的吧,回头加上。
La_Estrellarado
2020年和2021年经常有城市爆发疫情封城的事原博绝口不提啊,北京的新发地,东三省每年冬天,郑州反复封城,暑假的张家口,还有广西百色云南边界新疆内蒙。医院人员常年非必要不出京,动不动两点一线不让乘坐公共交通,体制内过年不让回老家,这些原博一点也不提![[哆啦A梦害怕]](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oraemon/dr_03haipa-32e9b53caf.png)
冰寒
提了。“散发疫情,均在短期内清零”
芊子韵乐
溃败?你爱摆谱要记录客观历史进程就好好记录,夹私货的时候就别装客观。
冰寒
所以,应该说是胜利?
冰寒
回复 14三井兽:开玩笑,现在3亿人感染,武汉才多少人感染?
坤你鸡哇
春秋笔法,假装客观,个人情感偏向表达太过明显
冰寒
我在开头和结尾均已突出了“个人”这一点。显然,作为微小的个人,我无法摆脱个人视角的局限性。
wanglutianxia
如果要以史为鉴 大体于客观描述。不是这样歪着屁股的表达情绪
冰寒
我表达了什么情绪?
捍卫者唐风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看着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在2022年初放开后医疗资源挤兑后的惨相,这帮孙子就是看不到,我就感觉有一股势力在推动躺平论蔓延。他们看不到世界各地多轮疫情视而不见!
冰寒
我就很怀疑很多在网上大喊小感冒的人,就根本没上过一线!
翕犀兮
最近常看冰大微博 常看常新![[心]](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l_xin-43af9086c0.png)
冰寒
我疫情可能写得有点太多了。接下去可能会少写些这方面的东西。潘多拉的盒子已打开,那之后的事情早已有了脚本。。。
保Bo
回复 冰寒:我喜欢看![[笑cry]](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xiaoku-f2bd11b5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