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Big Comic Spirits...
发布时间 :2023-01-31 23:59:38
周刊Big Comic Spirits 鱼丰专访——对我而言的“漫画” (浅挑一些新的内容翻译一下)
作品主题的选择——出道当时,比起选什么作为题材,更烦恼该怎么做。现在也很烦恼,不过喜欢反差,像《百米。》描绘个人的故事,而《地。》描绘世界的故事。
现在的创作动力——自己其实在很早期的阶段就会感觉“要说圆满倒也算圆满了”,所以之后该怎么继续才是一大课题。在创作有趣的作品这个大的前提下,去做新的挑战总会伴随焦虑……技术上的问题暂且不提,精神上还没有碰过壁,但是从《地。》完结到去年年末,第一次为这方面感到了烦恼。
作品得到好评——感激的同时,明白了一点,就是在创作下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无论前作有多么高的评价,不能画出当下的自己也感到满意的作品的话会感到很失落。《地。》个人角度来说很满足,也得到了好评,但这不意味着不安的消失,说到底,能拯救自己的不是过去的自己,而只有现在或是未来的自己。自己觉得有趣,就算得不到好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救赎。当然了人还是要吃饭生活的如果作品卖得好那是再感激不过了,所以还是想要好评的。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信心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作品。22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选手姆巴佩用帽子戏法进球了却还是没赢,拿到金靴奖也开心不起来的样子,而就算不是像他这样站在世界巅峰的人,也多多少少感受过同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抽象化笼统地去描绘或许就会变成“故事”。
引用哲学思想名言与创作题材的关系——是紧密关联的。如果没有这些,那就没有画漫画的意义了,会变成单纯的“劳动”。所以为了可以自豪地说这是“工作”,选择对自己有意义或是有价值的主题进行创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人生中漫画的位置是“工作”——“工作”是让自己在社会中可以昂首挺胸走下去的事物。独立完成域外艺术对于表现者来说是最纯粹最酷的,但是自己无法也不怎么想成为那种人,这样一来就只能用“工作”来表达了。
不同于小说及电影、漫画独有的距离感——(前述:漫画的分镜是混合了直接叙述法与间接叙述法的自由间接叙述法)我个人感觉电影是间接、而小说是直接所占的比重更大,而漫画包括阅读速度,既能让读者自由控制,也能够控制读者。以及最近觉得“共鸣”很重要。虽然做不到完全理解他人的心情,但是可以认识到有这样的人存在,不与之同流合污,不同意但表示理解,而其中能够最有效率地表达出“原来如此还有这种人”的共鸣心情的,就是漫画。模糊他人与自己,自己在这个瞬间仿佛活着又仿佛没有活着,这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只有漫画才做得到,仿佛在此岸与彼岸的夹缝中,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种感觉去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