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观,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观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工作当“差事”(Job)
第二种,把工作当“职业”(Career)
第三种,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Calling)
一个人的工作观,就是他的人生格局。你将工作当差事敷衍,禁锢的是自己成长的路。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输家是你自己。许多人把工作当作甩不掉的包袱,所以能偷懒绝对不卖力,能糊弄绝不多下功夫。久而久之,那些得过且过的日子,会慢慢变成困住自己的深渊。
人生最怕成为敲钟的和尚,只盯着眼前的钟,只听着耳边的钟声。把自己圈在老地方,就永远找不到新的出路。
《通往财富之路》一书中说道:给自己打工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老板,换来了薪水;一次出售给自己,获得了成长。
人就像一把刀,你想锋锐,你想刃如秋霜,完全看你有多用心,看你能否不吝时间,反复打磨自己。为自己打工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次任务都会把它当成一次磨刀的机会。
其实,我们在工作上的付出,都是在为打开广阔的人生积攒资本。
没有谁的高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一个人想从山底爬上峰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豁出命地磨技能,练能力,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棵苹果树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9个被摘走,自己只留下1个。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果,4个被摘走,也是留下了1个。
既然努不努力,结果都差不多,那又为何还要努力呢?它越想越心安理得。最后结的果越来越少,被人砍去当柴烧了。
这个故事看似结束了,可它没讲完的部分,更令人深思。
因为苹果树忘了,它本来还可以继续成长,直到结50个果子、结100个果子……留给自己的果子就会变多了。
我们工作也一样,一时的结果无关紧要,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当你选择混日子,选择敷衍工作,其实就是拒绝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
周四早安,
今日晨读
共勉。
打工人实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