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弥合老人数字鸿沟让乡村老人更...

发布时间 :2023-03-31 21:54:14
加速弥合老人数字鸿沟

让乡村老人更好融入现代化生活

国际商报记者 李子晨

“乡村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一是怕操作复杂学不会,二是怕没人教、被年轻人嫌弃,三是怕被骗。”3月27日,在数字适老·城乡共暖——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上,来自四川邛崃市石尊村的老人金苞娜,在现场谈及了乡村老人的数字化困境。

与会专家,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表示,尽管如今乡村的衣食住行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小,但城乡老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面对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很多乡村老年都不能自如应对。“需要加快解决乡村老人数字鸿沟,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化生活。”

不敢用、不会用、没人教

乡村老人受益数字化道阻且长

在活动现场,金苞娜与大学生志愿者刘欣然进行了一场“一老一少”的对话。金苞娜表示,她两年前开始用智能手机,第一次使用手机支付的经历就让她慌了,按错转账金额后急忙找人退钱。后来在孙子的耐心教导下,她学会了拍短视频,还在网上开了“江湖大妈”的账号,因拍摄乡村老年人的趣味生活受到网友们的喜爱,也让她找到了新的快乐,“但我们村的很多老年人就没我这么幸运,没人教渐渐就放弃了。”

在纪录片导演鲍曼华眼里,金苞娜所述的身边情况并非个例。家里没有年轻人在,只能用老人机;有智能手机,就算孩子教过了,但记性不好转头就不会用了;看病需要网上挂号,没人帮助就只能干等着……去年随着蓝马甲行动走访乡村的几个月,她见到了太多孤独的乡村老人。

在她看来,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与乡村老人生活之间,依旧隔着千山万水,即便拥有智能手机,乡村老年人最先学会的功能也多是打电话、刷短视频,数字化还停留在需要“基础普及”的阶段。

针对乡村老年人手机不敢用、不会用、没人教的问题,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经过调研发布的《城乡老年数字素养差异调研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乡村老人“怕”使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怕麻烦别人”“怕被骗”“怕不安全”。近四成受访乡村老人表示,只会使用三个手机功能,同时学会智能手机多靠自己摸索;超四成受访乡村老人还不会用手机支付,66%的乡村老人更愿意使用现金支付。

与害怕情绪相伴随的,却是乡村老人的“易沉迷”。报告指出,超八成受访乡村老人反映曾因玩手机影响生活,近六成称自己经常刷短视频超过3小时,三成表示经常熬夜玩手机,四成乡村老人还经常因为玩手机忘记干活。

此外,乡村老年人在网络谣言、不明链接诈骗、变相强迫消费、网络传销骗局、返利诈骗这些方面遭遇的风险比例也比城市老人高很多。近六成受访乡村老人表示曾遇到谣言且轻信谣言内容,这一比例在城市老人中是四成左右。

挺进数字助老“最后一公里”

蓝马甲大篷车开往乡镇

面对调研中六成受访城乡老人呼吁因材施教,要求提供分层老年数字素养教育的呼声,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表示,在过去三年的线下服务中,他们也接收到了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今年蓝马甲行动提出“服务+”计划,将针对性升级项目,挺进数字助老“最后一公里”。

据悉,蓝马甲行动由国家反诈中心、全国老龄办、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由蚂蚁集团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和社会各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公益行动,自2020年策划启动,其中普及反诈知识、助老学用智能手机是行动的重要目标。

“‘+’是升级,也是链接,我们希望从老人医食住行四大方面,和更多合作方、志愿者一起,为银发族提供更立体的服务。”王晓晶举例称,蓝马甲将在餐厅、社区书店等地方修缮助老休息角,目前全国首个助老反诈餐厅已经落地昆明。而对于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医疗问题,蓝马甲将联合医院、支付宝医疗进行定期医疗科普、实现数字就医导览等,同时邀请专业医师走入社区进行医疗健康常识普及与辟谣,帮助老人识别非法保健品等。

此外,蓝马甲今年也将链接更多乡村,让数字助老走入田间地头。“蓝马甲大篷车长江公益行”也于同日启动,将深入长江流域更多省(市、区),开展助老公益课堂、反诈防骗集市、助老义诊等公益活动,预计覆盖超过400个乡镇(街道),真正将数字助老的公益服务送到家门口。

“推进数字素养建设,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迫在眉睫。”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姚立新表示,蓝马甲行动为推动涉老志愿服务发展、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希望未来进一步为推进老年数字素养建设、推动涉老志愿服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