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上午从写手吐槽bot转发的那篇稿吧

发布时间 :2023-05-12 13:53:03
说一说上午从写手吐槽bot转发的那篇稿吧。
其实我个人认为,不管短视频的盛行,还是同人圈快餐文学的倾轧,归根结底是信息时代的“快”潮流所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这句话已经在议论文里被用烂了,对于类似的名言名句,高中语文老师总说“这些老生常谈的套路就不要写了,改卷老师已经看吐了”。
但其实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这些名言后面是什么样的背景呢?大多数人只是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觉得它很好用,所以就记下来了。
这不能说是大家都在断章取义,只不过由于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我们已经沉浸其中太久了。

《双城记》里的完整段落如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怀疑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应有尽有”,“一无所有”,是这样的。
这段话的适用性太强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几乎都适用,网络时代同理。
互联网的好处在于它将所有公开信息端到我们面前,满汉全席大快朵颐任君挑选;而其弊端则是让人淹没于庞大的信息流——太过丰盛,以至于我们对每一道佳肴都浅尝辄止。
刷过剧情剪辑梗概就能说自己看过哪部剧,能够引用语录片段就能说我们读过什么书,了解过一个片面的观点就能对热点事件夸夸其谈。
碎片信息让我们能够从几张图片、只言片语里窥见世界,也常常让人忘记碎片只是碎片,永远无法代表事物的全貌。

当然,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因为“碎片”太能滋养人对于信息获取的惰性。
“既然能够从一句话看到结论,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大费周章地阅读那么长的文章?”
“既然刷几个短视频就能了解大致剧情,又有什么必要浪费时间观看那些放大拉长的镜头?”
我们都很忙碌,奔波于现实生活的芜杂琐碎,因此碎片和快餐的形式就愈发显得便捷。至于同人圈快餐文学,更只是大潮流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映射。

正如余华老师所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是信息洪流带来的冲击,而人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谁都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扭转乾坤,只能看着它奔腾向前。
有人纵身跃入其中,而有人企图坚守未被淹没的阵地。

我认为任何形式的信息都没有问题,只是偶尔和朋友谈起各种现状时,会唏嘘,会嗟叹,然后笑一笑,继续站在原地。
而我写下这些文字,其实除了警醒自己,也改变不了别的什么。
只不过,我们尊重这个大环境,也希望被尊重,而不是被倾轧得毫无立足之地——尽管很多事实已经如此。

最后附一首我挺喜欢的诗吧。第一次读到这首,是在初中第一篇议论文的范文里。
我还记得那次议论文的主题是“快与慢”,而满分范文开篇引了木心先生的诗,全诗如下。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 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以上-
我仅觉得遗憾,但不否定也不批判其价值。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

热门评论

公子扶苏-01
公子扶苏-01

有谁被吞了[单身狗]

休闲键盘手周珏
休闲键盘手周珏

是我[泪][泪]为什么这都会被吞掉[悲伤][悲伤] 评论配图

见南山-07
见南山-07

诶,这首诗也看过[抱一抱]这学期老师发下来的全诗,不过几年前里面的句子就很出名了!

公子扶苏-01
公子扶苏-01

这首一直都很出名!我从第一次读到就超级喜欢[抱一抱]

橘子汽水kriakria
橘子汽水kriakria

是这样…

公子扶苏-01
公子扶苏-01

[失望][失望]

公子扶苏-01
公子扶苏-01

好像又被吞了[哆啦A梦害怕]

见南山-07
见南山-07

最近写演讲稿就有人用这个……不得不说,连我这种读书不太广泛的人都读厌了[哼]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