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 :2023-06-09 18:55:02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重磅!中宣部副部长提出国际传播创新4条!又是今年大考点!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王纲首谈“国际传播创新4条”为媒体如何进行国际传播,构建传播新格局,助力国家形象建构指明了新道路。下面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1.要切换主赛道,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让更多高品质抓人心的产品破圈出海。

这一点主要发挥的是主流媒体的作用,依靠人民日报,新京报等主流媒体创作高质量作品,参与到议程设置上来。如每年的国家形象网宣片PRC宣布,运用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结合并侧重情感路线,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产生共鸣效果,更易被接受。

2.要拥抱新技术,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
技术是时代的快车,在人工智能、媒体融合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学会如何利用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以AI、VR、AR、4K等赋能国际传播,拓展传播渠道,转变传播形式,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亲和力。

例如每年的两会报道不仅是会议报道,还是展现中国政治内容的重要渠道。媒体们纷纷XR、5G+VR直播、VR+AR、AI虚拟主持等智能化传播形式技术赋能传媒行业,塑造传媒业态,驱动两会“智慧”报道的生动体现,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内容吸引力与传播效果。

3.要相信年轻人,让年轻人挑大梁、当主力,让最有“网感”的人到海外讲中国故事。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年轻群体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主要群体,如微博吐槽,短视频刷屏以及直播带货常客。他们不仅拥有发表网络言论优势,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想法制作视频,展现中国文化。

例如李子柒涉足社交媒体,她以选材独特、画面精致、生活美好的视频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柔性中国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独有的文化IP。即便最后停更一年多,每月视频播放量依旧能产生广告收益785,320元。

4.要构建大格局,打组合拳、弹协奏曲,把话筒送到更多人手里到前台去发声,共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末来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力量。当秉持系统思维,让更多的人在前台宣传,将会凝聚力量,发挥优秀文化的感召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综上所述,在面对国际舆论场的失衡报道,污名化报道,我们当机立断,切换主赛道,拥抱新技术,相信年轻人,构建大格局,势必可以有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中传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 🔹 新闻与传播 🔹23考研🔹新传考研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