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新农人kol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7-17 00:57:53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因此,乡村可以在原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推第二产业的进步,助力乡村振新。

⭕下面,我们以乡村振兴的两大典型案例来具体说明:

1⃣️陕西袁家村
作为乡村振新的典型案例,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以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基于此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助力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袁家村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逐步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手工作坊与加工企业发展,加工业的升级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催生出种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袁家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袁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郭裕禄带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当时在全国都出了名。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还有这个村的房地产公司呢。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转变,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

2⃣️台湾桃米生态村
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二,台湾桃米生态村通过打造自身独特IP,发展一跃成为乡村振新典型,其重点在于,首先,桃米村自身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143种蜻蜓,在桃米就发现49种,打造独有的生态IP“青蛙共和国”并带动衍生产业发展,通过挖掘独有的生态资源作为开发生态旅游之本以此来做引,带动旅游业发展
然而,一开始村民们对发展以青蛙为主题的生态村并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抵触,因此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众多“生态讲解员”来向村民介绍青蛙的保育知识,村民们由此慢慢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了当地生态资产的经济价值,并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里。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并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鼓励村民动手,用纸、布、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衍生出一系列桃米村周边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目光,这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区。桃米生态村为此提炼了独有的文化IP——“青蛙共和国”,在桃米社区,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腾,并通过湿地公园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
与此同时,桃米村的产业链依然在不断的完善与更新。2014年台湾以桃米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为故事主体,采用3D电影技术,完成了电影《桃蛙源记》。桃米社区的产业由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经营着生态旅游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生态旅游的带动而升值,这里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来这里观光、度假、休闲。
据不完全统计,生态旅游产业每年可以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
以上两个案例仅仅为乡村振新中的两个经典案例,其余有条件的乡村均可依照此种做法发展当地经济青春新农人kol培养计划

参考资料:
百度
《陕西唯一!咸阳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经典案例——中国台湾桃米生态村》
《台湾桃米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解析》
《中国台湾桃米生态村:无中生有创造乡村IP》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