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捕获改成海中捞取,电子号回收的无奈选择】火箭实验室的电子号火箭在去年两次失败的空中直升机捕获回收实验之后,本月改为落海打捞回收并宣告成功(图1、2)。
近期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任务中公司在箭体结构中加入了额外的防水材料,并强化了航电舱和发动机的密封结构(图3)。公司认为考虑到直升机空中捕获对气象条件的苛刻要求,仅有50%的发射可以开展空中捕获,而落海打捞后则可提升60-70%。公司表示虽然落海回收会导致部分零部件无法复用,但是对比直升机空中捕获的费用和成本,两者的经济性基本持平。
那么说到为啥电子号不采用猎鹰9垂直起降方案呢,因为垂直起降不仅需增设多种设备,还需预留回收反推用推进剂,使有效运力骤减。所以,火箭实验室公司不得不另辟蹊径。不仅如此,“电子号”采用电池驱动的电泵循环,而且为减轻死重,采用了上升段电池可抛的设计,如果改为垂直起降方案,发动机就必须重复启动并维持工作;还有为保证反推时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贮箱也也需要额外的推进剂沉底改造,这就不得不对“电子号”的原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这些变更不仅有可能拖慢“电子号”的发射频度,还有可能影响型号成功率,而该火箭近年的发射记录只能说差强人意,谈不上优秀,更遑论挥霍可靠性而大改火箭。
实际上,捕获与打捞的方式并不仅存在于火箭实验室,SpaceX公司在长期面对船接整流罩试验的过程中,亦因捕获难度高、气象条件制约显著以及打捞后整流罩依然可用等问题,最终宣告放弃此试验方法。一项创新技术和模式,势必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在遭遇瓶颈时及时调整为新的可行方案,并最终达成预定的设计目标。
航天爱好者网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