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 【中国科学院团队打造新型“量天尺”,实现星系之间的批量高精度测距,或能催生本星系群三维图像】
为测量星系之间的距离,他造了一把“量天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陈孝钿,是这把“尺子”的主要发明人。
所谓“尺子”,是指他和所在团队建立了一种针对天琴座 RR 型变星的测距方法,借此成功绕开金属丰度这一主要障碍,让上百个星系或矮星系的高精度测距成为可能。
这把“尺子”可以消除了金属丰度的依赖性,从而能够获得简洁的测距方法。
“尺子”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仅使用斯隆数字巡天和
郭守敬望远镜 的低分辨率光谱,就能建立这种测量星星距离的方法。
在测量近邻星系的高精度距离上,本次“尺子”具备较强的应用,它让批量测量星系的高精度距离成为可能。此前,测量距离误差小于 2% 的星系或矮星系不到 5 个,而利用这把“尺子”则能将样本增至 12 个。
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这一数字会增加到 100,相比之前将能增加 20 倍。
毫无疑问,本次成果将推动大型望远镜对于双周期天琴座 RR 型变星的观测。后续将有希望发现上万颗同类型的恒星,这让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银河系和近邻星系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黑暗物质的性质。
戳链接查看详情:遥远恒星测距的历史起源于大约 100 年前,当时美国天文学家亨丽爱塔·勒维特(Henrietta Leavitt)发现,造父变星的周期和光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恒星的光度展示了
恒星 发光的能力,就像灯泡的功率一样,光度越大的恒星发光越多。如果在同一个距离处去看不同的恒星,那么光度越大的恒星也会显得越亮。
戳链接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院团队打造新型“量天尺”,实现星系之间的批量高精度测距,或能催生本星系群三维图像
超话社区
你好,你感兴趣的“天文学”已开通了超话社区~ 超话社区是微博旗下兴趣互动社区,快来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互动吧! 戳我进入>>
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