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健康公开课 不适当的运动致心脏损害及其机制
有些著名运动员运动中或运动后猝死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和尸检研究表明最常见的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在过量的运动时和运动后心脏供血不能满足心脏做功的需要。从而引起心肌损害诱发功能不全和电位的不稳定,严重者可引起猝死。过量运动对心脏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以下几种因素可参与了心脏损害的发生过程。
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由肾肾上腺髓质和神经末稍所分泌。可引起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加,过量的儿茶酚胺可引起心肌损害。运动后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这种升高与运动强度、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在马拉松跑后的第二天血中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浓度;尤其是寒冷和缺氧状况下升高更为明显,因而心脏损害更易发生于高原跑马拉松者,因为此时儿茶酚胺的分泌更加造成心肌供氧和需氧的不平衡,导致冠脉痉挛和心肌缺血。
Rona等强调高浓度儿茶酚胺使氧耗量增加造成的心肌坏死非常类似心肌梗塞。
不适当的高强度运动可起血液高剪切力和紊流,从而导致冠脉内皮损伤,由此引起内皮舒张因子的减少或丧失,继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这一恶性循环:另外,冠脉痉挛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氧的供需不平衡和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多,又发生第二个恶性循环,这两个恶性循环伴随着高强度的运动而又未有足够的时间使缺血和内皮损伤恢复,心肌损伤加重,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