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戏曲夭蛾剧社 马乔文化 趁着大麦网做活动,买了夭蛾剧社的舞台剧《魂归处》。本想下班后作为消遣,只图一笑,然而剧作却出乎意料地好。
首先,剧作选题好。“魂归处”的设定类似古代志怪文学,讲述了孔信七作为阴阳信使的一生。对常年看唐人传奇和《聊斋》等文字的我而言,这种设定非常有趣。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此类故事以离奇的剧情和剧中人的超能力吸引了我。
其次,剧情设计好。故事讲述阴阳信使的一生,为不少见不到对方的人送去最后的思念和牵挂。想到前几年的种种控制局面,深有感触。以下是故事梗概:
故事讲述西晋时期,天下大乱。在一间破瓦房中,信使孔信七即将去世,身边只有驴子“老灰”。黑白无常前来勾引魂魄,但却因孔信七的善恶而争辩。孔信七见状,开始讲述自己的一生。孔信七与逃兵钟司义在破庙内相遇,钟司义得知孔信七是信使,请他代寄一封信。然而破庙坍塌,二人皆死。在阴间,鬼卒说两人中只有孔信七阳寿已尽。趁鬼卒不备,钟司义为了让孔信七能寄送书信,决定替孔信七死去。于是,孔信七被救。
孔信七找到收件人芸娘,钟司义的未婚妻。然而芸娘已沦落风尘,见信后潸然泪下,并托孔信七向钟司义的魂再捎一句口信。
孔信七又来到阴间,未寻到钟司义,但遇见一位妙龄女鬼。女鬼自述生前与老师杨闻道有约定,见老师未能如期赴约,赌气投水而死。并托孔信七向杨闻道带去口信,质问杨闻道为何不来赴约。
孔信七还阳找到杨闻道,杨闻道得知学生已死,解释“爽约”的原因后也气绝身亡。其实,两人只说了在桥下见面,然而没提到在桥的哪一边。两人在桥的两侧,都在偏执地等对方前来,女子气恼,投水而亡。孔信七得知后唏嘘不已。
孔信七讲完这个故事,黑白无常端详了一眼对方,才发现黑无常生前就是妙龄少女,白无常生前是杨闻道。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后来,孔信七“阴阳信使”的名号逐渐响亮。有更多的人托他寄送信件,传递对另一个世界里牵挂之人的思念。
黑白无常听他讲述完一生的经历,争执不下。于是请阎王判断,阎王说,孔信七身为一介布衣,虽然偷换身份找了替死鬼,但作为阴阳信使,善举颇多,死后送往天堂。
再次,剧本台词好。台词参照戏曲曲牌,朗朗上口。如结局处的台词“生来潦倒命卑贱,身侧常伴饥与寒。你莫伤悲,休抱怨,此番且过鬼门关,来世许你财万贯。奔波劳碌难停闲,满身伤痛躯体残。你莫伤悲,休抱怨。忘却伤痛入黄泉,来世许你身康健。时运不济逢战乱,山河破败家离散。你莫伤悲,休抱怨,望乡台近在眼前,来世许你大团圆。孑然一身孤鸿雁,形单影只无人怜。你莫伤悲,休抱怨,奈何桥上走一番,来世许你好姻缘。”,伤感之语,心中呜咽。“此事古难全”,希望来世能够实现种种愿望吧。
最后,剧场演员好。演员们表演卖力,有些演员一人分饰多角。因为都是戏曲演员,在表演时,加入了戏曲的念白和身段,非常优美。以孔信七为例,年轻时的他只想在乱世中苟活,年老后的他心中释然。演员将两种心态表现得很出色。
此外,剧中配乐较少,如果有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或许更提神。现场看的时候有些犯困,也可能是工作一天后想早些休息。
在服装和妆容方面,有些混搭,如能统一类型,视觉效果更好。剧中钟司义化戏曲装,芸娘妆容更偏日常,略有违和。
相比家国情怀,这种着力描写普通人的剧目更能打动我。相比史书中描写的帝王将相,普通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但本剧通过描写普通人的一生,觉得难得,甚至有些亲切。“同是天涯沦落人”,观剧时就有此感,打工人太难了。不知我是否也会接受如此审判?
此剧演出时间不长。演出结束后,我便匆匆回家了。回家路上,结尾处的唱词依然在脑中回荡。
博哥侃没谱
这戏真心不错!值得推荐!传统京剧运用的很不错,非常喜欢。孩子也看的很开心!😁😁😁😁
yydbbz八宝粥
是的,第一次看到戏曲和话剧结合得这么好
马乔文化
yydbbz八宝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