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百姓生活
甘肃会宁:传承非遗文化 丰富百姓生活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起来,在保护和传承好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能满足百姓多种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9月25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喜迎中秋国庆·探寻陇原民俗”网络媒体宣传团走进甘肃省会宁县文化馆,在了解该馆建设发展的同时,体验非遗文化魅力,了解当地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文化生活,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工作。
会宁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文化长河,孕育和滋养了多姿多彩的非遗文明,遍布了会宁县28个乡镇。会宁县文化馆内设有:非遗展厅、书画展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创作室;文学创作室;民俗艺术馆和多功能厅等。现馆内共展出书画作品、剪纸作品等,每一件作品,都充分展示了会宁书画艺术和剪纸艺术的发展水平。2013年,会宁县文化馆被省文化厅授予“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会宁县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近年来,我们馆对内是精心布置展览展出,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和认识会宁县当地特色文化和非遗技艺,还聘请非遗传承人来我馆做公益授课、讲座、培训等,向不同群体传播非遗技艺和知识;对外积极组织我馆的文艺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庄、进军队等,为不同群体的人们展示精彩技艺、提供多样文化生活。”会宁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马旭明说。
“我时常会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非遗技艺讲座和培训活动,向前来研学游玩的客人和市民讲授剪纸技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技艺演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会宁剪纸、喜欢上剪纸艺术。”会宁县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新胜说。
“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从县城中心学校到偏远乡村教学点,包涵会宁剪纸、会宁皮影戏、会宁民歌、会宁刺绣等多项适合进校园的项目,每年都会举办十余场次。”马旭明说,多年以来,伴随非遗进校园的日益深入,其重心也从最初的仅注重传播、鉴赏层面而逐渐趋向包括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从而让“非遗进校园”迈向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的新阶段。不仅让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接地气,更为关键的是,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在青少年中间的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
近年来,以会宁剪纸、会宁皮影、会宁刺绣、会宁民歌、曹氏中医正骨法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新年音乐会、电视春晚、秦腔文化艺术周、元宵灯谜竞猜晚会等多个品牌文化活动,建成了会宁县皮影文化艺术馆,设置有皮影艺术展览陈列区和皮影戏演艺区,演艺区设有观众席98个,组织皮影传承人常年驻馆进行宣传展示非遗项目“会宁皮影戏”,进一步助推了全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来源:如意甘肃)
中秋国庆探陇原甘肃会宁巧手剪纸迎国庆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河计划MRplan 微游甘肃 会宁发布 会宁文旅 全民旅游疯的微博视频
发布时间: 2023-10-03 14:42:54
博爱兰州
兰州宣官
慢游陇原
慢游陇原
浪兰州
浪兰州
逛陇原
逛陇原
兰州故事会
兰州故事会
寻美甘肃
寻美甘肃
云上兰州321
云上兰州321
漂亮兰州
漂亮兰州
舞动甘肃
舞动甘肃
在陇原
在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