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就曾说过:“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不能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这样的付出并不能够换来认可,也换不来亲密。”
所以,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攻击性,承认自己也是有情绪的,也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人会对“攻击性”这个概念会有一些误解,认为“攻击性”就是破坏性,就是无情地抨击对方。
实际,在心理学上“攻击性”的意义,指的是情绪上的表达。例如“我对你说我很愤怒”,是将自己的不满告诉给对方。而不是行为上的,如果是行为上的就是破坏性。攻击性指的是:敢于提出自己的需求,敢于拒绝,敢于表达。特别是在关系中,如果没有了攻击性,关系就会变得疏离和虚伪,无法构建出真正的亲密关系。
所以,我们要去接纳自己的攻击性。在别人眼中做一个敢于拒绝和提出自己需求的人,这样你才不会失去关系的真谛,与别人对你的重视。
研一男生入学1个月被邀当导师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