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伤寒论之阳明病。阳明病变证之...

发布时间 :2023-10-18 23:01:39
三读伤寒论之阳明病。阳明病变证之湿热发黄三证。
伤寒论中三个治疗方: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茵陈嵩汤,湿热并重,腑气不通,属于湿热重证。原文:“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里热盛所以发热汗出,但发汗又被有形之邪阻滞,只有头汗小便不利,使得瘀热在里而身黄,这是肝胆湿热,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皮肤就会发黄。茵陈蒿汤多用于保肝、利胆、退黄。但其运用并不仅于黄疸,还包括其他肝胆湿热导致的病证。
1,急性黄疸型肝炎;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胆汁性肝硬化;4,荨麻疹;5,肾病综合征;6,口内炎;7,功能性子宫出血。
主证: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口渴苔黄脉滑数、小便不利、尿色赤褐、胸内苦闷或腹部膨满。
原文“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甘草培土而补中气,栀子、柏皮,泻湿而清表热也。先煮茵陈后下大黄。
茵陈五苓散、栀子柏皮汤。热大于湿,湿热发黄之证较轻。
由太阳病发展而来,已经不是太阳证了。主证: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组成:麻黄 二两  连翘 二两(连翘根)赤小豆 一升     炙甘草 二两 生梓白皮 一升 杏仁 四十枚 大枣 十二枚     生姜 二两 
原文: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外能够解表,内里能够清热利湿,这是一种表里双解的治疗方法
麻黄连炤赤小豆汤,湿热发黄并表证不解,在发黄的同时可见发热、无汗、恶寒、身痒,属于湿热发黄早期。
现代运用:皮肤病、鼻炎、白癜风。陈实功说:“紫白癜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由热体风湿所侵,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伤寒论阳明病黄疸白癜风鼻炎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