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与中国 🔍我们用数百小时,将千余件尘封的收藏数字化
💻 “博物馆数字化”如今似乎已成为屡见不鲜的词汇,尽管如此,“博物馆数字化”对于非博物馆专业的观众而言,依旧有些抽象模糊。今天,我们带大家结识馆藏中国外销画收藏:数字化呈现与图像研究项目组,分享他们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花费数百小时,协力把尘封的两千余件馆藏数字化的故事。
🌸🦜伴随着近年来中国清朝文化热度的上升,中国外销画逐渐得到更多关注。V&A博物馆馆藏中虽藏有2,379幅中国外销画,但有数字化记录的不过只有十分之一。在V&A博物馆亚洲部高级策展人张弘星博士和伦敦大学学院数字档案讲师
Jin高 高瑾博士的带领下,“中国外销画收藏:数字化呈现与图像研究”正在通过数字技术让这些尘封在库房里的约两千幅作品重回业界和公众的视野。经过这个15人的团队耗费几百个小时的通力合作,最终完成了数字化,全世界的公众都可以免费观赏和学习这些有着非凡意义的艺术作品。
💪我们如何做到的?
1⃣️编目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两人协作。一人负责测量尺寸,一人负责记录。与画作对应的ID编号也会放置在画作上,以便后期核查。
2⃣️拍摄
摄影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至关重要,要最准确清晰地还原画作。由于部分画作会出现表面不平、材质易损坏和反光的现象,有时还需要将透明玻璃板压在画作上、甚至分段拍摄。
3⃣️颜色校正
拍摄后项目组会使用Capture One对原始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添加元数据信息。由于照明条件和相机高度的变化,图片颜色会失真,需要不断校正。项目组每天可以完成100张作品的后期处理工作。
4⃣️图像质量检查
在质检中,项目组会把发现的问题,比如裁剪不一致、图像显示不清晰等报告给V&A博物馆藏品管理团队和数字媒体团队。
5⃣️图片标引
项目组会利用Zooniverse的技术支持,使用中国图像志索引典(CIT)词汇对画作主题和内容进行标引。CIT是欧美学界首次针对中国艺术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案,而标注也是数字化外更深入研究这批馆藏的第一步。
6⃣️图像分析
项目组会用深度学习模型来提取图像特征,并结合聚类算法,对图像集进行自主分类。但其中细微的差异却会阻碍分类进行,因此需要人工干预进行纠正。
💻馆藏中国外销画现已上线
🔍博物馆馆藏页面搜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s
👀即可免费查看两千余幅馆藏中国外销画高清图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Jia在英伦
Jin高
今年暑期带领UCL研究生们做的中国外销画数字化项目在V&A博物馆平台发布了!
UCL与V&A的数字人文新合作,感谢所有同事和学生们的参与,协力把尘封的馆藏公之于众![[握手]](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woshou-f39e4d241b.png)
解梦小怕
英国应该把中国人的东西还回来
葭茵
谢谢谢谢!太太太太了不起了!向所有工作人员致敬!
广西马大勇
让大家免费看,是可喜的